自恋

自恋

  自恋是以自身为性恋对象的一种心理障碍,常表现为影恋,即以自己的影像为性爱对象,但有时也可以过去的自我或稍变形的自我表象为对象。按霭理士的观点,一切不由旁人刺激而自发的性情绪的现象都可以叫做自恋,其中影恋是自恋的最典型的现象。

  基本含义:

  自恋 ;形容自我陶醉的行为或习惯。如果没到极端的情况,自恋被视为健康心理的重要元素。在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上,过度的自恋可以变成病态,或者会有严重人格分裂/不正常的表现,例如自恋人格分裂。这个字眼通常带有贬义,如果过度那么会带来夸张、自满、自负、自我、或自私。但同时也可以是包涵一种自信的积极态度,对个人的发展有利的一面。当用在一个社会团体的时候,它通常代表精英主义,或者对他人疾苦的冷漠或不闻不问。

  1.弗洛伊德曾给出“自恋”定义是自己对于自我投注力比多兴奋(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即弗洛伊德认为的“性”,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的状态。有这一表情况的个体称之为自恋人格障碍患者。从力比多的方式来说,也就是他将本来应该投注于自我的对象客体的力比多,反向投注到自己身上,这样病人就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和融入的亲密人际关系,并且经常沉浸在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中。

  2.自恋一词还有一种另外的说法: 自控。

  3.但科胡特修正了之前弗洛伊德这个“自恋”的定义,而提出自恋其实就是里比多的本质,或者更直接说自恋其实就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自恋是一种藉著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也就是说一般个体的自恋并不是不健康的,而且我们整个社会也是允许适度自恋的,而只有个体过度自恋并超出了社会对与自恋允可的范围那才是不健康的。

  科胡特的合作者兼学生的巴史克提出了一个模型来解释自恋,他认为自恋的达成其实是可以使用当代认知心理学等合理阐述的。自恋是对于自我胜任感的体验,而这一获得的回路开始于大脑的期待型态,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实施决定,再后付诸行动的实践——当个体在实际世界中实践后,会得到反馈,这一反馈则再次输入大脑,然后大脑将此信息与之前的期待型态配对。如果输入信息与之前的期待型态配对成功,则个体就可能立即获得自体胜任感的喜悦。

  如果不能配对成功,大脑就会再次决定、计划行动、实践,然后又反馈大脑以求得配对的成功。如果反复没有办法获得成功,大脑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或修正期待型态、或修正决定、或修正行动方式等方式来使自己,当然也有可能这一修正仍然是无效的或者是失败的,则个体就可能会放弃这一回路构成,而以别的方式替代,也有可能彻底放弃。这时候,不合适的回路调整就可能直接引起自恋的失败——无法获得自体胜感或自我价值感,因此就会产生自恋失败时的暴怒及焦虑,当焦虑过于强大或者失败时,则个体会体验到消极的防御——抑郁。

  4.《DSM-IV》(《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是一本在美国与其他国家中最常使用来诊断精神疾病的指导手册。自从出版以来,DSM历经五次改版(II,III,III-R,IV,IV-TR)。下一版将是DSM V,预计大约在2011会出版。

  手册中定义“自恋型人格障碍”为以下项目:夸大(幻想或行为)、需要他人赞扬、并缺乏同感;起自早期成年时,前后过程多种多样,表现为下列5项以上:

  障碍形成:

  关于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成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是这样的:患者无法把自己本能的心理力量投注到外界的某一客体上,该力量滞留在内部,便形成了自恋。现代客体关系理论认为,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的特点是“以自我为客体”,通俗地说,就是“你我不分、他我不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患者在早年的经历中体验过人际关系上的创伤,如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关系不和或者父母对其态度过于粗暴或过于溺爱等等。有这样一些经历,使得患者觉得自己爱自己才是安全的、理所应当的。

  在科胡特看来,可以追溯到童年的婴儿时期,按照客体关系理论家马勒等的研究,这一障碍大约形成于一岁半到三岁之间。科胡特认为,每一个个体在其婴儿期都是有自体自大、夸大倾向的,例如婴儿稍稍不得到满足就会大哭等等,在婴儿的心理世界中,他或她是全能的上帝。当这一上帝由于被养育者(自体客体)所满足时,则获得快乐。如果不满足,则因为自己的全能感遭受挫折无法实现而暴怒。这一不被满足的情况其实是在婴儿养育中经常偶然发生的,但如果养育婴儿者是长期的如此对待婴儿的,也就是说婴儿是长期无法得到夸大的自体自恋满足的。不能与内部期待配对成功,则婴儿将失望于外在,大脑则据实际情况放弃这一正常的养育被养育的循环回路构成,而以自体幻想性循环回路来替代补偿这一自恋之需要。这样的幻想往往是阻碍了自体了解正常自恋的现实性,而超出常人所能接受的范围而形成自己独有和过分的自恋,于是就会有以上自恋性人格障碍的类似夸大性格的表现。

  同时养育者如果是情绪经常有问题的,则早期也同时会把自己的自恋失败的暴怒反映出来,而在与婴儿的互动中之间内化到婴儿的心理信息处理系统中,成为婴儿今后无意识判断人际关系的某些基础感情。所以在英国客体关系学家温尼科特著名的录像实验中,一个快乐的婴儿由于和一位表现抑郁的母亲一直在一起一个多小时,这婴儿的脸也变得和母亲一样抑郁了。这就是科胡特所提及的著名观点:转变的内化作用。长期如此,则对于婴儿成人时候的人际感情能力直接产生影响。这也就是影响了婴儿今后发展中的内部期待的基础。

  性别差异:

  1、自恋者的性欲对象是自我,通常表现为影恋。即对当时当地的本人有强烈的性欲求,把自己或自己的镜像当作性行为对象。

  2、自恋者对异性一般没有性兴趣,对同性有一定的性兴趣,但必须是类似自己的那一类成员。其性行为多为手淫、性梦、性幻觉等自慰性活动,有时涉及同性恋或异性恋性活动,但并不爱恋对方,而是把性活动想象成另一个自我在与自己发生性关系。

  3、这类人有着极强的自我爱恋的潜意识。对他人的爱恋只是附带的,在情感上表现出一贯性的冷漠,不关心周围的事物及他人。通常拒绝婚外性关系或可能损及其名誉和身体的性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爱情专一,不会涉及桃色事件。

  4、许多自恋者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趋向。他们通常是自我夸大、自我赞美、自我表现,常幻想自己容貌绝伦,才华横溢,能力超群,有不劳而获思想等。在感情和内心世界中有孤芳自赏的心态。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损人利己,以我为中心,处事极端化,当受到批评、遇到挫折或失败后,表现出震怒、自卑、羞惭、常有过激和抑郁反应。一般来说,没有明显客观原因的独身主义者、不涉及同性恋的女尊主义者或男尊主义者多少都有一些自恋的倾向,其中不少人可能是自恋者。

  常态病态:

  由来

  ——自恋(narcissism)一词见于欧美文学作品中,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这来自一个凄美的古希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

  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

  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只会吃睡和哭。在这段时间,妈妈常常要给孩子喂奶,对孩子拍着、呵护着,让孩子满足生理需要的同时,还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亲情与关注。这时,孩子虽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是,由于母亲对孩子良好的照顾,孩子能够逐渐体会到“亲情”和“爱”。

  随着心理发育,孩子逐渐地能够区分出母亲和自己是两个人,并在继续依恋母亲的同时,在心里会出现这样的感受:“妈妈是爱我的。当然,我自己也是很棒的,也是一个可爱的好宝宝。”这时,好妈妈已经作为一种良好的形象,刻在孩子心里。当妈妈一旦不在时,孩子心中有“好妈妈”形象,有“好妈妈”的爱和保护,就会感到自己是安全、可爱的。这种由“母亲爱孩子”的现实转化而来的“我很可爱”的感受,就构成人们心中的“自恋”情感。

  如果在幼年的早期阶段,妈妈虽然曾经爱过孩子,但是后来就不够关心照顾他了,会出现什么情形?例如把1岁的孩子送去爷爷奶奶或姥姥家代养——孩子曾经尝到过母爱的甘甜,而又突然过早缺失,孩子就会猛然感到自己的弱小和无能为力。他会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因此就会产生不安全感、被遗弃感,感到恐惧与自卑。

  为了对抗这种难受的心理体验,他就开始在心理上幻想着、盼望着“得到一位照顾我、爱我的妈妈,而我要努力做个非常可爱的孩子,让所有的人都喜欢我、爱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总是心存疑问:我可爱吗?大家会喜欢我吗?并特别注重:我如何才能让别人喜欢我?如何才能得到大家对我更多的赞美?我会不会惹别人不高兴?他们是否在讨厌我?等等。

  由此可见,在幼年持续得到足够母爱的孩子,长大后会对自己有信心,感到自己有能力,认为自己是可爱的,并敢于承认缺点和不足,有勇气面对现实。他们心中充满理想,同时又能够立足眼前、脚踏实地,勇于进取。这样的自恋,可以说是比较健康的一种。

  而曾经一度体验到母爱,很快又失去母爱的孩子,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们渴望别人的爱,永不满足地寻求着他人的赞美,却不敢相信别人真的会爱他。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想证明自己是可爱的。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他们听不得别人的批评,不能承受小的挫折和失败。他们给自己树立极高的理想,而这样的理想往往是任何人都难以实现的。

  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早期阶段,他们可能比一般人做得更好。小的目标达到之后,他们还会提出更高的目标,直到把自己彻底挫败为止。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不够可爱,会被他人所遗弃。

  区分

  如何区分健康的自恋与不健康的自恋 健康的自恋相信自己是可爱的,并认为这是不证自明的,不管别人评价如何。这样的人首先对自己有一种基本的信任,认为自己就是值得喜欢的,即使有人批评我,也肯定是关心爱护我。而不健康的自恋,则不相信自己是可爱的,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证明。如果遇到批评,则一定会认为自己不好,别人是在对我进行恶意攻击。

  健康的自恋,能够区分自己的想像与现实的差别,在面对理想的同时,立足于现实。对世界、对他人的评价都比较符合实际,能够较宽容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不健康的自恋者,他们难以区分幻想与现实,凡事凭主观想像。他们要求现实一定要达到“美好”的程度,沉醉于自己的幻想。对他人强求,要求别人一定要对自己好,却又不停地抱怨、感叹人心叵测、生不逢时,在讨好他人的同时,却不信任他人,甚至对他人充满深深的敌意。

  健康自恋的人,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他们爱自己,也爱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能够平等、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希望自己过得好,也愿意别人得到幸福;而不健康的自恋者,他们难以区分自己与他人,表面上看上去他们自尊心很强,而实际上,却是因为无法相信自己。他们往往自我中心到了不会为他人着想的地步,他们在夸奖别人的同时,总是要表明自己更出色,甚至不惜贬低他人来标榜自己。

  健康的自恋与不健康的自恋是两个相反的极端,更多的人是处在中间的某个位置,或者稍微更偏近健康的一端或不健康的一端。究其原因,我们需要真心实意爱自己。只有真诚地爱自己,才能真诚地爱他人和爱世界。

  自信、自卑、自恋的区别和联系

  自信

  一般意义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和自卑是相对的。自信的人一般表现为坦率、真诚,他们勇于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自信是人类很重要的一种品格,他的形成,和个人早期生活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早期没有获得这一品格,通过后期训练也是可以获得的。

  自信和自卑,都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自我认识,即关于自己是什么样一种人的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C.罗杰斯关于自我概念有下述要点:

  1.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看法称为“自我概念”,主要包括“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与“我能做什么事”;包括个人的知觉意见态度价值观等,和而构成具有独特个性的“我”。

  2.自我概念是主观的,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未必与自己所具备的实际条件相符合。

  3.个人时时以自我感念为依据评价自己处事待人的经验。

  4.自我概念可随个人经验的增多而改变,可发展形成高层的“社会我”与“理想我”。

  在自我概念形成阶段,切忌对自己的误解和曲解。自我概念一旦形成,会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成为一个人一生的重要参照点。个人倾向于依照自我概念行事。研究发现,自我概念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自信、自尊的学生有较好的学习成绩;较自卑、自弃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较差。

  因此,在人的自我概念形成初期,培养自己良好的自信、自尊品格是非常重要的。

  病态自恋在日常生活上常常表现

  1)对批评的反应强烈,或激怒,或羞愧,或自卑;

  2)损人利己;

  3)过高估计自己的重要性,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能,期待被人视为特殊人物;

  4)人际关系不稳定,过分理想化和过渡贬;

  5)经常沉湎于幻想之中,想象自己有着非凡的能力、美貌和权利,能够获得光辉业绩和理想的爱情;

  6)希望他人经常注意和羡慕自己,为此故意寻求别人的赞美;

  7)时刻不忘自己的权力,期待特殊的优待而不尽相应的义务,常因人们使他希望而感到惊讶和生气;

  8)认为自身的问题特殊,只有特殊的人理解;

  9)对他人的感情虽然了解,但漠不关心;

  10)嫉妒他人。

  自恋的人,一般心境抑郁,自信心不足,经常为自己如何行事和别人怎样看待自己而苦恼,对他人的评论十分敏感。

  简单说,自恋和自卑实际是自尊发展的两个极端。自尊心过强,就发展为虚荣心,最后导致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过强的自尊心,使人高傲自负,固执己见,不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情,难以搞好人际关系。自尊心过弱,就会转化为自卑。自卑使人妄自菲薄,自暴自弃,缺乏做人的信心。因此过强和过弱的自尊心都是不好的,自尊也要适度。

  自卑,自信,自恋,都是一种自我认识,是意识的形式之一,也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自我认识是后天产物,是受社会条件制约的。对自我的认识,其形式主要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等。

  心理特征:

  1、只有自己才是值得爱的

  爱自己本没有错,如果过头了,就显得自恋了。过于爱自己的女人,心理就像一面用来自我欣赏的镜子,任何时候,自我意识中,兴趣点都在自己身上,与外界交往,也只是在求证自我的魅力指数。

  对于自己的任何性情、身体器官、容貌等过分在意,总是要找出几点能证明自己很出色的理由。既 使是自欺欺人。自恋女人会对他人的疑问预备好完美的解释,即使说服不了别人,也会摆出一副不屑的表情。

  2、征服男人只是证明自己

  自恋的女人因为虚荣会周旋于男人群中,并且可以与多个男人弄得很暧昧,并不一定她本来就是“浪女”,是“破鞋”。

  而她这样做的深层原因,是她认为这是一种求证自我魅力的方式,与其说她享受这种乐趣,还不如说它很欣赏这些过程中所散发的自我芳香。这种暧昧游戏比任何高级化妆品更有美容效果。

  3、要求男朋友忠诚

  自恋的女人心理其实很脆弱,所以需要时刻求证自我的魅力,以强化自信心。找个男朋友,就不能对其他女人表达好感,无论从表象 还是从内心,都要忠诚。

  否则,自恋女人就会有些神经质,自信心就会崩溃,所以,给自恋的女人做男朋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左也不好,右也不好。 要有的宽容心和自律心才可。

  4、认为自己的魅力强大

  自恋的女人,看自己的优点时总会用“放大镜”,看自己的缺点时,会用“变色镜”, 她会从另外的角度把缺点也说成优点,从而,毫不心虚地给它赋予色彩感,并在公开场合予以充分展示。

  所以,自恋的女人在说话的声音、语调、走路的步态、身体 语言等方面,具有特别的敏感度和自我训练度。因为她无时不刻站在自我的门口,一只眼盯着外界,一只眼进行着内视。她们总会不失时机地展示自我的魅力,尽管 这种魅力让局外人觉得惨不忍睹。

  5、自信心受损时易迁怒于他人

  自信心受挫,这对于一个自恋女人,可能是最难接受的,她们花尽心思来努力悍卫的东西,一旦受到实质性的伤害,她们会变得绝望,神经质,甚至竭斯底里,这时,最容易把心中的不满和无名火撒在自己的亲人、朋友身上,显得不可理喻。

  6、意识深处总有一面自我欣赏的镜子

  自恋女人,意识深处总安置着一面镜子,以便随时用这面镜子来欣赏自己,同时,拿这面镜子照照其她的女人,以便来做一些对比,找到自己足以自信的东西,或是找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7、认为别人说自己坏话都是出于忌妒

  自恋的女人,总是在与自己恋爱,善于生活在自我的心理出色之中,自我陶醉,自我欣赏,自我宽容,当别人说自己的坏话,一般的情况下,自恋地女人就会表现出不屑,认为这些人在忌妒自己,并会耿耿于怀。

  8、自私的外在表现就是爱说别人自私

  自恋的女人,因为本质上过于爱自己,所以,感情上表现出相当的自私。但其自私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说别人自私。在她 的逻辑中,你越在意她,她的魅力才越强大,所以,你要不惜任何付出,甚至是生命,让她来得到自我魅力的确证。否则,她会用折磨来残忍地报复你。

  自恋哲理:

  理论奠基人

  那西赛斯

  那西赛斯,古希腊的一位英俊王子,据说他爱上了小溪里自己的影子,不屑于美丽多情的少女ECHO的爱慕。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恋”和“他人恋”成反比。人的力必多(心理能量)是一定的,投注到他人的能量少一些,投注到自身的能量当然就会多一些。其实,好色也好,爱情也罢,它的本质就是寻找“美丽的我”,只不过多数人被表象欺骗在恋人身上找“化妆的我”;少数人洞明世事在自己身上找“纯粹的我”。

  结论

  1你爱着的人只不过是件容器,你真正需要的,容器里放着的,是你自己!

  2 有研究表明,有自恋人格倾向的人由于迫切的渴望被满足,也更具有人生的爆发力,即,更趋于将自己的人生潜能实现出来,最后达到自己所有人生的可能的结局中较好的那个情况。

  3很多自恋的人的确值得人的尊重——他们是脆弱的人,却对于自己总是持求全责备的态度,持久地感到自身的卑微,无论努力到什么地步也总是不满意——这其实是一种谦逊的负责态度。这种人不轻易放弃目的因对自己的范导,仅这一点就使他们在灵魂中比一般人高尚很多。自恋倾向的人从不认为人生是存在好了的人生,无论到了任何时候都有完善它的余地,因而他们是名符其实的操劳者;他们对未来的渴望强烈,因为他确信未来比现在更好,结果可以为过程辩护,因而始终牵挂未来。他们为着目的(理想、理念)而活着,自恋倾向的人多半不认可自己常态下的生活,无法安抚自己的不平静内心,但是同样希望别人的真诚理解,尽管每当别人试图这样做的时候他还拒绝。

类似词语
相关问答
相关资讯
北京中医肿瘤医院 沈阳皮肤科医院 西安男性专科医院 昆明神经内科医院 南京手汗症医院 济南静脉曲张医院 昆明静脉曲张医院 成都静脉曲张医院 上海尿道下裂医院 成都结石病医院 南京结石医院 温州肛肠医院 徐州康复医院 盐城胃肠医院 合肥康复医院 石家庄结石医院 长沙结石医院 河南肾病医院 惠州儿童医院 中山儿童医院 绍兴儿童医院 惠州不孕不育医院 中山不孕不育医院 绍兴不孕不育医院 惠州精神科医院 中山精神科医院 绍兴精神科医院 南通甲状腺医院 惠州甲状腺医院 东莞甲状腺医院 中山甲状腺医院 临沂甲状腺医院 潍坊甲状腺医院 金华甲状腺医院 佛山甲状腺医院 烟台甲状腺医院 惠州口腔医院 苏州口腔医院 烟台口腔医院 东莞口腔医院 中山口腔医院 佛山口腔医院 潍坊口腔医院 金华口腔医院 临沂口腔医院 绍兴口腔医院 南通口腔医院 保定口腔医院 泉州口腔医院 嘉兴口腔医院 常州口腔医院 绍兴甲状腺医院 保定甲状腺医院 泉州甲状腺医院 苏州甲状腺医院 嘉兴甲状腺医院 常州甲状腺医院 珠海甲状腺医院 大连口腔医院 厦门口腔医院 珠海口腔医院 青岛口腔医院 深圳口腔医院 温州口腔医院 徐州口腔医院 无锡口腔医院 宁波口腔医院 兰州口腔医院 西安口腔医院 昆明口腔医院 贵阳口腔医院 南宁口腔医院 广州口腔医院 广州胃肠医院 惠州胃肠医院 中山胃肠医院 临沂胃肠医院 潍坊胃肠医院 金华胃肠医院 佛山胃肠医院 烟台胃肠医院 温州甲状腺医院 绍兴胃肠医院 南通胃肠医院 保定胃肠医院 徐州甲状腺医院 泉州胃肠医院 苏州胃肠医院 深圳甲状腺医院 嘉兴胃肠医院 常州胃肠医院 青岛甲状腺医院 珠海胃肠医院 厦门甲状腺医院 温州胃肠医院 徐州胃肠医院 深圳胃肠医院 青岛胃肠医院 宁波甲状腺医院 厦门胃肠医院 无锡甲状腺医院 宁波胃肠医院 无锡胃肠医院 大连甲状腺医院 兰州甲状腺医院 贵阳甲状腺医院 南宁甲状腺医院 大连胃肠医院 广州甲状腺医院 兰州胃肠医院 西安胃肠医院 贵阳胃肠医院 成都胃肠医院 南宁胃肠医院 长沙胃肠医院 武汉胃肠医院 长沙甲状腺医院 武汉甲状腺医院 济南甲状腺医院 福州甲状腺医院 郑州胃肠医院 济南胃肠医院 合肥甲状腺医院 杭州甲状腺医院 南昌胃肠医院 长春甲状腺医院 福州胃肠医院 沈阳甲状腺医院 合肥胃肠医院 太原甲状腺医院 杭州胃肠医院 重庆甲状腺医院 天津甲状腺医院 南京胃肠医院 上海甲状腺医院 长春胃肠医院 长沙口腔医院 南昌口腔医院 济南口腔医院 郑州口腔医院 武汉口腔医院 合肥口腔医院 南京口腔医院 福州口腔医院 杭州口腔医院 长春口腔医院 沈阳口腔医院 重庆口腔医院 上海口腔医院 北京甲状腺医院 沈阳胃肠医院 北京口腔医院 哈尔滨口腔医院 太原胃肠医院 重庆胃肠医院 哈尔滨甲状腺医院 天津胃肠医院 上海胃肠医院 北京胃肠医院 哈尔滨胃肠医院 石家庄口腔医院 石家庄甲状腺医院 石家庄胃肠医院 惠州性病医院 中山性病医院 绍兴性病医院 惠州银屑病医院 中山银屑病医院 绍兴银屑病医院 哈尔滨风湿病医院 南京风湿病医院 徐州糖尿病医院 重庆脂肪瘤医院 太原男科医院 上海江城皮肤病医院 昆明胃肠医院 滁州男科医院 成都血管病医院 伊犁牛皮癣医院 陇南牛皮癣医院 楚雄牛皮癣医院 宜宾牛皮癣医院 河池牛皮癣医院 梅州牛皮癣医院 怀化牛皮癣医院 随州牛皮癣医院 三门峡牛皮癣医院 莱芜牛皮癣医院 宿州牛皮癣医院 泰州牛皮癣医院 黑河牛皮癣医院 铁岭牛皮癣医院 阿拉善牛皮癣医院 博州牛皮癣医院 定西牛皮癣医院 西双版纳牛皮癣医院 南充牛皮癣医院 贺州牛皮癣医院 惠州牛皮癣医院 永州牛皮癣医院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