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虚是指百般无聊抱着寂寞的消极心态。就是人们常说的“没劲”,是心理不充实的表现。当人们长期生活在空虚状态中,不满足本性遭到长期打击,就可能会产生抑郁病,忧郁症,孤独症等病态。空虚多指心灵上的空虚,一个人心灵空虚时,就会感到自己内心世界很寂寞,很孤独,这时有些人就可能会选择堕落的道路走,不管自己做什么都无所谓了,对自己不负责任。空虚通常发生在这样两种情景之中:一种是物质条件优越,无需为生活烦恼和忙碌,习惯并满足于享受,看不到也不愿看到人生的真实意义,没有也不想有积极的生活目的;另一种是心比天高,对人们通常向往的目标不屑追求,而自己向往的目标又无法达到而难以追求,结果是无所追求,心灵虚无空荡,精神无从着落。
心理学名词:
产生
心理空虚是不思追求、无所事事或不愿事事造成的。因为不思追求,失去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就不会有奋斗的乐趣和成功的欢愉。因为无所事事或不愿事事,就会感到生活无聊、心灵空乏虚无,就会感到寂寞难忍。于是,为了摆脱这种心理上的饥饿,就有可能因寻求刺激而去抽烟、喝酒、赌博、甚至闹事,以此来排遣时间。个别的还会走上偷盗、奸淫等犯罪的道路。
空虚通常发生在这样两种情景之中:一种是物质条件优越,无需为生活烦恼和忙碌,习惯并满足于享受,看不到也不愿看到人生的真实意义,没有也不想有积极的生活目的;另一种是心比天高,对人们通常向往的目标不屑追求,而自己向往的目标又无法达到而难以追求,结果是无所追求,心灵虚无空荡,精神无从着落。
空虚和慵懒
空虚与慵懒不同。慵懒是心理上的懒散,是惰性使然,慵懒虽然是诱发空虚的条件,是不思追求、无所事事或不愿事事的温床,但慵懒未必一定导致空虚,因为慵懒的人心理上也可能很“充实”——喜欢懒散生活、满足懒散现状,尽管这种“充实”是消极的,对常人来讲是难以理解的,但慵懒的人并不会感到心理空虚。当然,慵懒的人如果逐渐感到无聊、寂寞、万事不称心并向往通过消极的新鲜刺激来排遣此种心情,以消磨时光,则就会演变成空虚的人。
克服空虚
要对抗空虚就要看清空虚的本质就是不存在。这时如能转移注意力做些“实质”的活动,如逛街就认真挑选衣物、聚会时就专心与人谈话,都可有效驱除空虚感。至于常感到空虚的人,很可能是活得不踏实。有些人在生活中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或目标,自己总是在生活中追寻些什么,而没有落实到现实生活本身,不免常有虚幻感。要挥别空虚感就要建立“务实不务虚”的生活态度,能“活在当下”的人,心中是不会有这么一个黑洞的。要做到:
对社会应有一种较为现实的认识;
磨炼意志,正确对待失误与挫折;
多读名人传记;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多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
正确的自我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