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抑制剂也称减肥药,目前在临床上常选用二乙胺苯酮、氯苯咪吲哚及氟苯丙胺。对于那些伴有高血压的病人,可选用氟苯丙胺或二乙胺苯酮,临床上已证明这两种药物还具有降低血压作用。
食物抑制剂大多是通过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中枢递质有调节摄食与饱食中枢的作用,从而达到使体重下降的目的。
该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往往包括了一下几方面:首先,拟儿茶酚胺类递质药物可以促进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同时阻断神经末梢对儿茶酚胺的再摄取;还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促进代谢和增加产热,来达到增加肌肉、脂肪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的目的;可以影响脂肪代谢,从而具有明显的降低总血脂及胆固醇的作用。
但是在临床上进行使用时,应当注意拟儿茶酚胺类递质药物的禁忌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由于此类药物具有扩瞳作用,因而往往不适宜青光眼患者;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如果服用该药物会因其交感神经兴奋而使的病情加重;狂躁型精神病患者服用该药,同样会由于中枢神经的幸福而使得病情加重;此外,忌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因为有可能会产生高血压危象。
此外,拟5羟色胺神经递质类药物由于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因而即使在延长治疗后也会有维持体重减轻的功效,并且患者不对药物产生相应的依赖性。目前在临床上常选用二乙胺苯酮、氯苯咪吲哚及氟苯丙胺。其中二乙胺苯酮不仅比其他药物的副作用要小,也无发生抑制的危险。而在将体重上,二乙胺苯酮和氯苯咪吲哚的降体重的效果往往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