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科是治疗如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多种肝病的专科。涉及多个科室,包括感染科、消化内科、肝胆外科、普外科,其诊疗内容内、外兼顾,涉及范围较广。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应以积极预防为主。
1.出现下面症状要到肝病就诊:
1.1.消化道症状:恶心、厌油腻、食欲差、全身乏力等,此类症状也可能与慢性肝病引起的肝原性溃疡病,门静脉高压性肠病等有关。
1.2.肝区不适:肝区不适和肝区疼痛较具有特异性,往与肝肿大压迫肝包膜有关。
1.3.全身表现:身体乏力、容易疲劳是最常见的全身表现。面色晦暗、严重的黑眼圈。可伴有不同程度黄疸,现皮肤瘙痒。
1.4.肝掌蜘蛛痣:很多慢性肝病会出现肝掌、蜘蛛痣、肝病面容,尤其肝硬化病人比较多见。
1.5.出血倾向:牙龈出血、痔疮出血、胃肠道出血等,且出血时难以止住。
1.6.门静脉高压:常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造成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2.肝病种类
2.1.病毒性肝病: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
2.2.非病毒性肝病包括以下几种: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嗜酒)所致的肝脏损伤性疾病。
药物或毒物性肝病:中毒性肝炎是由化学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药物或生物毒素所引起的肝炎或所致的肝脏病变。
新陈代谢异常性肝病:体内对某种物质新陈代谢不良所导致的肝病。
脂肪性肝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导致肝细胞的脂肪含量增加,可能原因有酗酒、糖尿病、血脂肪过高、体重过重等。
癌症:肝母细胞瘤、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
3.肝病检查
3.1.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的指标有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碱酯酶(CHE)、转肽酶(GG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A)等等。根据以上指标可以综合判断病情处于什么阶段。
3.2.HBV-DNA检查
通过HBV-DNA检查了解病毒的数量、复制情况和传染性的强弱。通常低于10的3次方,就结论为阴性。
3.3.乙肝两对半检查
乙肝两对半检查是诊断乙肝感染的基本依据,
HBsAg(+)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提示病毒复制及传染性;
抗HBs(+)表示有保护性抗体,对乙肝有免疫力,注射乙肝疫苗及自然感染痊愈后都可产生抗HBs;
HBeAg(+)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提示有传染性;
抗HBe(+)一般情况下提示乙肝病毒低复制或不复制,少数情况下结合DNA检测明确是否存在病毒变异;
抗HBc提示感染过乙肝;
3.4.B超检查
通过定期检查B超,可了解肝脏大小形态、回声情况、门脉内径、脾脏厚度和有无腹水,可以判定病情是否向肝硬化方向转变,或有无占位病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