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腿型是美腿的评判原则标准,其中关于腿长、腿身比、大腿围、腿肚围、大腿长、小腿长等因素。
狭义的腿长以及真正的腿长学名为全腿长 ,但不容易测量,在学术方面普遍采用身高减坐高表示腿长。马氏躯干腿长指数=[(身高-坐高)/坐高]×100,是探询腿身比最可靠和最具有参照价值的量化指标,给研究腿身比奠定了基础。马氏躯干腿长指数平均值男性略大于女性 ,极端者男性则多于女性。而大腿围是经臀股沟点的大腿水平围长,又被叫为大腿较大围。女性身高大腿围指数始终大于男性[5] ,这与体脂分布的性别差异有联系 。其中因素大腿长是股骨长,股骨是人体最粗与最长的长骨 。小腿有两长骨,则是胫骨和腓骨,通常小腿长指胫骨长。股骨长于胫骨7-10cm,一般胫骨长加上足高后,才能接近或超过股骨的长度。而人类的(胫骨长/股骨长)×100只有平均80多 。Crural指数=(小腿长/大腿长)×100,指数高的人更适于参加跳的运动[10] 。大腿短、小腿长可形容为羚羊腿。
因为全腿长不容易测量 ,实际工作中通常使用一些更易测量的数据表示腿长 ,即广义的腿长,从大到小排序为髂嵴高、脐高、髂后上棘高、髂前上棘点高、大转子点高、耻骨联合高、会阴高、身高减坐高、臀沟高。也有用上述各种立姿高度减去内踝高或外踝高表示腿长的,如髂前上棘点高减内踝高等。学术上普遍采用身高减坐高表示腿长。腿身比可以运用(会阴高/身高)×100进行测量,尽管可以反映出被测者的腿身比,但它在反映身体上下部分的相互比例方面不如马氏躯干腿长指数明确。所以,学术上一般使用马氏指数。而大腿围可以通过(大腿围/身高)×100进行计算。小腿围则是通过(腿肚围/身高)×100进行测算。而因为大腿顶端难以找到确定的测点,不易进行精确的测量。因此,在体育测量中,大腿长用大转子点高减去胫骨点高表示[8] ,该长度小于真正的大腿长(股骨长)。小腿长即胫骨长,等于胫骨点高减内踝高。
因此,标准腿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腿长、腿身比、大腿围、腿肚围、大腿长、小腿长等因素。也是现代评判美腿的标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