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休克治疗是一种用短暂时间、适量电流通过病人大脑,使病人暂时意识丧失,全身抽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多因硬枕摆放位置不当、或病人卧位不当造成。病人在电休克治疗前,用快速起效的催眠剂和肌松剂麻醉。为巩固疗效可在一疗程后,改为每周2-3次,但最多不得超过12次。当今,推荐麻醉下进行ECT,可减少副作用(如骨折)的风险,并且增加其可接受性。当临床医师感到病人和家庭恰当地理解这个程序,病人和家属或监护人应签署知情同意书。
适应症:
一般为重症抑郁,包括单相和双相抑郁,妄想性抑郁以及继发性抑郁和脑卒中后抑郁;躁狂急性发作;精神分裂症尤其是一些急性患者或存在急性情感症状,紧张型患者;分裂样以及分裂情感性障碍;其中,紧张症患者,无论是精神病性原因还是躯体原因导致的紧张性症状,ECT可以算是救命性的治疗。 对锂盐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患者。
总之四点:
1.严重兴奋躁动、冲动、伤人损物者,需尽快控制精神症状者;
2.有严重抑郁 ,有强烈自责自罪、自伤、自杀行为者;
3.拒食、违拗和紧张木僵者;
4.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不能耐受者。出现躯体或精神病性症状,以及以前对ECT疗效好,似乎是疗效好的预测因子(Lykouras等,1993)。
禁忌症:
嗜铬细胞瘤,颅内占位性病变,三个月内脑血管意外,其他颅内压增高的疾病,三个月内心肌梗死,三个月内脑外科手术,腹主动脉瘤。
常见合并症:
(1)呼吸停止:治疗中抽搐停止20-30秒后,未见自主呼吸恢复。
(2)骨折与脱臼:脱臼以下颌关节较为多见,常因操作者保护不当所致。骨折以胸椎(4-8)中上段压缩性骨折较易发生。多因硬枕摆放位置不当、或病人卧位不当造成。
(3)吸入性肺炎:多因治疗前进食、或呕吐物、口腔分泌物在意识恢复时吸入肺内所致。
(4)循环虚脱: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等情况。
由于现在医院进行的电休克是静脉麻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法(mECT)。一般来说并发症已经很少见。
2. 由于作治疗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评估和治疗前准备、可能存在的并发症不能预料、作治疗时所需要的设备和抢救设备一般只有较大的医院才有、专业人员、治疗前后的专业护理等等的原因,强烈建议到正式的医院进行电休克治疗。
麻醉下进行ECT,可减少副作用(如骨折)的风险,并且增加其可接受性。病人在电休克治疗前,用快速起效的催眠剂和肌松剂麻醉。治疗通常是每周3次,门诊病人、住院病人皆可,总共为6-12次治疗。
3. 疗程:一般治疗以4-10次为一疗程,可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为巩固疗效可在一疗程后,改为每周2-3次,但最多不得超过12次。 可单独应用或合并药物治疗。
步骤:
在ECT中,在病人头部使用电刺激可诱发 癫痫 大发作。当今,推荐麻醉下进行ECT,可减少副作用(如骨折)的风险,并且增加其可接受性。病人在电休克治疗前,用快速起效的催眠剂和肌松剂麻醉。治疗通常是每周3次,门诊病人、住院病人皆可,总共为6-12次治疗。
治疗前手续:
在治疗开始前,临床医师必须说明心理和医学问题,仅仅提及电休克治疗常常引发病人和家属的严重焦虑。他们必须接受关于电休克和其他治疗的好处以及不良效应的教育,不恰当治疗严重抑郁发作的风险。当临床医师感到病人和家庭恰当地理解这个程序,病人和家属或监护人应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前评价应包括完整的麻醉史、躯体检查、心电图以及可能的实验室检查来排除电解质紊乱、心肺或神经系统的危险因素。
副反应:
与ECT相关的常见副作用是,短暂的治疗意识混浊和记忆丧失。虽然,在治疗的病程中,记忆损害几乎成定论,但是6个月的随访资料提示,几乎所有病人恢复到原来的认知水平;有些病人主诉持续的记忆困难,但是,单侧运用电刺激非优势大脑半球,并且用产生正方波电流的仪器取代正弦电波电流仪器,减少记忆损害的风险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