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睡眠期间上呼吸道气流通过时冲击咽黏膜边缘和黏膜表面分泌物引起振动而产生鼾声;其部位始自鼻咽直至会厌,包括软腭、悬雍垂、扁桃体及其腭咽弓和腭舌弓、舌根、咽肌及咽黏膜。打鼾可使睡眠呼吸反复暂停,造成大脑血液缺氧,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典型表现
1、夜间临床表现
(1)打鼾,典型表现为鼾声响亮且不规律,伴间歇性呼吸停顿,往往是鼾声-气流停止-喘气-鼾声交替出现。夜间或晨起口干是自我发现夜间打鼾的可靠征象。
(2)呼吸暂停是主要症状,多为同室或同床睡眠者发现患者有呼吸间歇停顿现象。一般气流中断的时间为数十秒,个别长达2分钟以上,多伴随大喘气、憋醒或响亮的鼾声而终止。患者多有胸腹呼吸的矛盾运动,严重者可出现发绀、昏迷。
(3)憋醒,多数患者只出现脑电图觉醒波,少数会突然憋醒而坐起,感觉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深快呼吸后胸闷可迅速缓解,有时伴胸痛,症状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极其相似。有食管反流者可伴剧烈呛咳。
(4)多动不安。
(5)夜尿增多,以老年人和重症者表现最为突出。
(6)睡眠行为异常,表现为磨牙,惊恐,呓语,幻听和做噩梦等。
2、白天临床表现
(1)嗜睡是主要症状,也是患者就诊最常见的主诉。轻者表现为开会时或看电视、报纸时困倦、瞌睡,重者在吃饭、与人谈话时即可入睡。入睡快是较敏感的征象。
(2)疲倦乏力,患者常感睡觉不解乏,醒后没有清醒感。白天疲倦乏力,工作效率下降。
(3)认知行为功能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精细操作能力下降,记忆力、判断力和反应能力下降,症状严重时不能胜任工作,可加重老年痴呆症状。
(4)头痛头晕,常在清晨或夜间出现,隐痛多见,不剧烈,可持续1~2小时。与血压升高、高CO2致脑血管扩张有关。
(5)个性变化,烦躁、易激动、焦虑和多疑等,家庭和社会生活均受一定影响,可表现抑郁症状。
(6)性功能减退,约有10%的男性患者可出现性欲减退甚至阳痿。
3、体征
多数患者肥胖或超重,可见颈粗短、下颌短小、下颌后缩,鼻甲肥大和鼻息肉、鼻中隔偏曲,口咽部阻塞、软腭垂肥大下垂、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舌体肥大等。
4、并发症
由于反复发作的夜间间歇性缺氧和睡眠结构破坏,可引起一系列靶器官功能受损,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代谢综合征、心理异常和情绪障碍等症状和体征。此外,也可引起左心衰竭、哮喘夜间反复发作,儿童患有OSAHS可导致发育迟缓、智力降低。
症状起因
一些疾病可引起打鼾,如下颌骨后缩、鼻息肉、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炎等;在饮酒、服用镇静安眠药后也可发生打鼾;肥胖的人可使颈部脂肪堆积,引起呼吸道狭窄,以致发生打鼾。
1、直接原因
(1)先天性解剖畸形,下颌骨后缩或发育畸形等。
(2)咽部问题,舌体肥大、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软腭肥大、悬雍垂低垂等。
(3)鼻部问题,鼻息肉、慢性鼻炎、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鼻粘膜充血肥厚。
(4)机能性问题,白天清醒时气道正常,一到晚上入眠后气道四周肌肉张力便减弱,若睡姿为仰卧,还会因舌根后坠而导致气道狭窄、引起打鼾。
2、间接因素
(1)性别,男性打鼾者明显高于女性。
(2)肥胖,颈部积有较多脂肪,便引起呼吸道狭窄。
(3)遗传,打鼾常常带有遗传性。
(4)年龄,打鼾常随年龄增长而出现。
(5)抽烟,易导致上呼吸道炎症水肿、气道狭窄。
(6)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会引发、加重打鼾。
(7)喝酒、服用镇静安眠药,均易抑制呼吸、加重打鼾。
常见疾病
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扁桃体腺样体肥大、颞颌关节功能障碍、下颌畸形、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肥胖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