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内传导阻滞(intra-atrial block)是指心房对激动不能正常传导,在心房内结间束或房间束传导阻滞。可分为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及窦房传导阻滞三种。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是由于冲动在心房内的异位激动,在除极过程中侵入窦房结,使激动不能下传或延迟所致;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指心房同时受到房内两个起搏点所激动而不互相抑制;窦性激动心房的一部分并能下传心室,余下的心房部分由异位心房起搏点所激动,但不传入心室。
症状表现
1、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
虽无血流动力学上的意义,但却有半数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病史,40%的患者可有房性期前收缩及房性心动过速史。患者可有胸闷、气促、心跳不齐等症状。
2、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
即心房分离,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情危重期,也常发生在危重患者临死前数小时。此外洋地黄中毒、尿毒症和药物(如服用胺碘酮)影响也可见到。多表现为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
3、弥漫性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和窦-室传导
都是由于高血钾引起,只是后者为心房肌广泛的电麻痹,心房肌失去兴奋性和传导性,而窦房结、结间束和房室传导系统仍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可将窦性激动下传心室;而前者心房内的传导束和心房肌全部丧失兴奋性和传导性,表现为窦性停搏。当窦性停搏时间长,可引起头晕或晕厥,甚至发生阿-斯综合征。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如不伴有逸搏者,可致猝死。
症状起因
房内传导阻滞可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脏疾患,也可由于洋地黄中毒及尿毒症等疾病引起。
1、心脏器质性病变
心脏器质性病变是导致心房内传导阻滞最主要的原因。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器质性疾病可造成心肌细胞死亡,导致电信号传导障碍或中断,从而导致心房内传导阻滞。
2、洋地黄中毒
洋地黄中毒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
3、尿毒症
尿毒症患者血液中的有毒代谢产物可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房内传导阻滞。
常见疾病
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死、肺心病、洋地黄中毒、尿毒症、高钾血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