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中医病机,指阴液亏损,其滋润、宁静、潜降、成形和制约阳热的功能减退,导致出现燥、热、升、动和化气太过等阳气相对偏亢的虚热证候。可见于多个脏器组织的病变,常见的有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症状以面颊潮红、咽干、五心烦热(自觉手足心热、心胸躁热)、潮热(每日某个特定时间自觉热感从面或胸蔓延至全身)、盗汗为主。见于现代医学感冒或流感后遗症(仍有咳嗽症状)、高血压、糖尿病、脑出血、脑梗塞、肾病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干眼症、月经不调、遗精等。
基本病因
阴虚可由于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所致,也可因情绪因素、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使阴液暗耗、亏少,机体失去营养物质滋养所致。
1、心阴虚
思虑劳神太过,耗伤心阴;或因温热火邪,灼伤心阴;或因肝肾等脏器阴亏,累及于心所致。
2、肺阴虚
多由燥热伤肺,或痨虫袭肺,或热病后期阴津损伤,或平时嗜烟酒、辛辣燥热之品,或久病咳喘,老年体弱,渐至肺阴亏虚而成。
3、肝阴虚
情绪低落,心愿不达成等多种心理问题,导致肝气运行障碍,肝气郁堵,日久生出肝火,肝火不断耗损肝血,导致肝阴不足;或热病后期,灼伤阴液;或肾阴不足,累及肝阴。
4、肾阴虚
先天禀赋不足,肾阴亏虚;或久病耗伤肾阴;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血慢慢消耗殆尽,或长期慢性病,不断耗损身体正常的气血,致气血不足,不能养护肾脏,日久则出现肾阴虚;房事过于频繁,导致阴精内损;温热病后期,可消灼肾阴;气血过服温燥之品,劫夺肾阴。
症状
阴虚患者由于阴液亏少,机体失去营养物质滋养。同时由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表现为一派虚热干燥不润、虚火躁扰不宁的证候。多表现为面颊潮红、咽干、五心烦热(自觉手足心热、心胸躁热)、潮热(每日某个特定时间自觉热感从面或胸蔓延至全身)、盗汗。
典型症状
1、心阴虚证
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感到手脚心发热,潮热盗汗,面颊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2、肺阴虚证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严重者失音,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面色深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3、肝阴虚证
头痛,头晕,目干怕光,视物模糊,急躁易怒,或胁肋隐隐灼痛,面部烘热或两颊潮红,或手足轻微抽动,舌干红,脉弦细数。
4、肾阴虚证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而痛,牙齿松动,脱发,男子遗精,女子经少或闭经。崩漏,失眠,健忘,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面色深红,小便短黄,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伴随症状
阴虚可与气虚、血虚、津液亏虚等证候同时存在。
1、气虚
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脉虚,舌质淡嫩,或有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加重。
2、血虚
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舌质、指甲的颜色淡白,头晕,或眼花、两目干涩,心慌,神疲,手足发麻,脉细无力。
3、津液亏虚
口、鼻、唇、舌、咽喉、皮肤、大便等干燥,皮肤枯瘪而缺乏弹性,眼前深陷,口渴欲饮水,小便短少而黄,舌红,脉细数无力。
病情发展
阴虚进而可发展为阳虚、动风、亡阴。
1、阳虚
阴阳之间存在相互依存、滋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当阴虚到一定程度时,阴虚不能生阳,可导致阳虚的现象,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手脚甚至胳膊、腿冰凉),大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精神不振等。
2、动风
由于外感热病后期,阴液耗损;或内伤久病,阴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致。以眩晕,手足震颤、蠕动,或肢体抽搐为主要表现。
3、亡阴
长期阴液亏虚者,可发展为亡阴,即体内阴液严重耗损而将要枯竭。表现为身灼肢温,烦躁不安,怕热,口渴欲喝冷饮,汗出如油,汗味咸而黏,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赤颧红,呼吸急促,唇舌干燥,脉细数疾无力等。
并发症
亡阴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