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是指妇女在非经期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尽的情况。其中,发病急骤、大量出血者为“崩”,又称“崩中”或“经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者为“漏”又称“漏下”或“经漏”。多与先天体质差、外感热邪、饮食等因素有关。症状以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长短不定、血量或多或少、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甚至数月不止为主。见于现代医学的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生殖器炎症和某些生殖器良性肿瘤引起的非经期不规则阴道出血等。
基本病因
崩漏主要由于先天性体质差、外感热邪、饮食不当、情绪刺激等引起。
1、先天体质差
天生或生长过程中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素质低下,天生肾精不足,肾精不能充分转化为肾气、肾阴、肾阳及气血,导致气血不足,不能养护其他脏腑,其他脏腑也会出现各种虚证,脾统血、肝藏血功能减弱,血流出血脉,发生崩漏。
2、外感热邪
外感邪热进入体内,热邪随经络传至子宫,使局部血流加速,血从血脉中溢出,发生崩漏。
3、饮食不当
(1)若过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的食物,酗酒,饮食不洁等,可不断损害脾胃功能,日久导致胃热或脾胃虚弱,胃热传入血液引起血热,加快血液流动,并迫使血液流出血脉而出现出血;脾胃虚弱导致脾统帅血的功能减弱,血液流出血脉。
(2)营养不良造成脾胃虚弱,使得脾统帅血的功能较弱,血液流出血脉而出现崩漏。
4、情绪刺激
精神紧张、情绪抑郁等影响肝气运行,气易停滞,血靠气推动运行,气不行,则血运行不畅,日久则致血瘀。瘀血阻塞血流的通道(主要为冲任二脉),导致血液不能正常运行,故出现崩漏现象。
5、其他
如过度劳累、代谢紊乱、环境及气候变化、某些药物的影响等。此外,人工流产术或其他手术损伤子宫,也可引起崩漏的发生。
典型症状
本病症状主要是阴道不规则子宫出血。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崩漏主要分为脾虚、肾虚、血热、血瘀四种类型,不同的分型临床症状有所差异。
1、脾虚型
主要表现为非经期阴道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还可有精神疲惫,乏力,气短,不愿说话,面色苍白,喜欢睡觉,吃饭差,小腹坠胀感,大便不成形等表现。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或缓弱。
2、肾虚型
(1)肾阴虚证:主要表现为经期混乱或非经期每日不间断排出少量经血,色鲜红,质稍稠。还可有头晕耳鸣,自觉手足心热、心胸躁热,潮热(每日某个特定时间自觉热感从面或胸蔓延至全身),腰膝酸痛,两颧红,睡眠质量差。舌红,少苔,脉细数。
(2)肾阳虚证:主要表现为非经期排出大量经血不能停止或在非经期每日不间断排出少量经血,色淡暗,质稀。还可有怕冷,四肢温度低,腰膝酸软,面色暗或有暗斑,精神差,小便色清量多,夜尿多,下肢浮肿,大便不成形等表现。舌淡暗,苔白润,脉沉迟无力。
3、血热型
(1)虚热证:主要表现为经期混乱或非经期每日不间断排出少量经血,色鲜红,质稠。可伴有脸颊红赤,燥热,失眠,咽干口燥,潮热(每日某个特定时间自觉热感从面或胸蔓延至全身),盗汗(睡着以后出汗,睡醒之后汗止),大便干等。舌红,少苔,脉细数。
(2)实热证:主要表现为经期混乱且量多或非经期每日不间断排出少量经血,色深红,质稠。还可伴有燥热口渴,喜欢喝冷水,面红,嘴唇红,小便量少色黄,大便干等。舌红,苔黄,脉滑数。
4、血瘀证
主要表现为经期混乱且量多或非经期每日不间断排出经血,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经行不畅,色紫暗有血块。还可伴有小腹疼痛、不能按,面色暗,胸胁部胀满或刺痛。舌质紫或有瘀斑,脉涩。
伴随症状
出血量多或时间较长时可伴有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
并发症
1、贫血
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2、虚脱
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失血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3、邪毒感染
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于,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