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是发生于胆囊的结石疾病,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胆囊结石的病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部分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在进食后出现腹部隐痛、不适症状,当结石阻塞胆囊管时会出现胆绞痛症状。患者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部分患者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积极地手术或药物治疗。
基本病因
胆囊结石是多种发病因素作用的结果,病因复杂。可导致胆固醇与胆汁酸磷脂浓度比例的变化以及胆汁淤积的因素均可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
1、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
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明显增高,胆汁酸盐和卵磷脂含量相对减少,不足以转运胆汁中的胆固醇,此种胆汁为胆固醇过饱和胆汁,即为成石胆汁。
2、胆固醇的成核过程异常
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中存在成核因子如糖蛋白、黏蛋白和钙离子,可促使成核和结石形成。
3、胆囊功能异常
胆囊收缩功能差,胆汁淤滞利于结石形成。
4、雌激素
可促进胆汁中的胆固醉过饱和。与胆固醇结石形成有关,所以,胆固醇结石在女性中多发。
危险因素
1、肥胖。
2、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缺乏运动,饮食过于油腻等。
3、年龄较大,如超过40岁。
4、女性处于怀孕期间。
5、处于胃肠道手术后或是长期进行肠外营养。
6、有印第安族基因或是胆石病家族史。
7、患有肝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
典型症状
临床表现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大小、部位及有无阻塞和炎症等。约有50%的胆囊结石患者终身无症状,即无症状结石。较大的胆囊结石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闷胀不适、嗳气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较小的结石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平卧后结石阻塞胆囊管而引起胆绞痛。
有症状胆囊结石患者主要表现为:
1、消化不良
大多数患者在进食后,特别是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隐痛、饱胀不适,常伴暖气、呃逆等,易被误诊为胃病。
2、胆绞痛
当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胆囊收缩,或睡眠时体位改变,结石移位并嵌顿于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汁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发生阵发性绞痛。疼痛位于上腹和右上腹部,多伴恶心呕吐,可向肩胛部和背部放射。严重时伴恶心、呕吐等症状。
并发症
1、急性胆囊炎
由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口再加感染引起。起病与胆绞痛相似,但伴有发烧、脉快、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炎症表现,以及右上腹压痛、肌紧张等胆囊区的腹膜刺激征。不伴黄疸或血、尿淀粉酶增高。
2、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由降入胆总管的胆囊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阻塞胆总管出口,再加感染引起。起病与急性胆囊炎相似但全身炎症表现更重,并有黄疸。表现为夏科三联征:上腹痛、寒战、黄疸;容易发生休克。
3、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若降入胆总管的胆囊结石在通过或停留于胆总管出口处时可诱发胰腺炎而不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称胆源性胰腺炎。起病与胆绞痛相似,但脐上、剑突下的压痛范围较广。
4、胆囊积水
是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口但未引起继发感染或胆绞痛的结果。胆囊管口长期阻塞后,胆囊胆汁中的胆汁色素被吸收,剩下无色透明的液体,称为“白胆汁”。
5、胆道梗阻
结石造成胆道梗阻后,引起梗阻上游的胆囊或胆管扩张,结石可因此而松动、向上漂浮使梗阻解除。或者造成梗阻的结石不大,也可能被驱过胆囊管或Oddi括约肌而使梗阻解除。随后炎症消退,症状消失。经过一段平静的间隙期后,一般都会再次发作。处于间隙期的病人,又像出现梗阻前一样,或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仅有所谓的“慢性胃病症状”。
6、胆囊癌
由于胆囊结石的存在,患者有发生胆囊癌的可能,出现胆囊癌的风险高于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