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阴虚(deficiency of stomach yin)又称胃阴不足,是指胃的阴液不足,而使胃失去濡润、和降功能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临床以胃脘嘈杂、有饥饿感但不思饮食,饮食减少,或胃中隐隐灼痛,胃胀不舒为主要特征。发生多与热病伤阴、饮食不节、情志不畅、久病误治等因素相关。本病若及时诊断,正确辨证用药,注意饮食情志调护,一般预后良好。如不及时纠正,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可损伤肺阴,肾阴,出现肺胃肾上、中、下三阴俱损的局面,预后不良。
基本病因
本病发生多与热病伤阴、饮食不节、情志不畅、久病误治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阴液不足,胃失濡润、和降。病位在胃,可涉及肺、肾。
1、热病伤阴
温热性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被耗,伤及胃阴,胃阴不足。
2、饮食不节
平时偏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导致脾胃不能及时运化食物,脾胃积热,日久耗伤胃阴,发为本病。
3、情志不调
长期喜、怒、忧,思、恐等精神活动过度的兴奋或抑郁,会使脏腑气机紊乱,脏腑真阴亏损,伤及胃阴,致胃阴不足。
4、久病误治
胃病久延不愈,阴液耗伤,伤及胃阴,胃阴不足。或误用汗、吐、下法,或过用温热辛燥药物,耗伤胃阴所致。
典型症状
本病临床以胃脘嘈杂、有饥饿感但不思饮食,饮食减少,或胃中隐隐灼痛,胃胀不舒等为主要特征。主要反映在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两方面。
1、受纳、腐熟功能障碍
有饥饿感,但不思饮食,饮食减少,稍微进食后胃胀。
2、和降功能失常
胃脘感觉有似饥非饥,似痛非痛的感觉,胃脘隐隐灼痛,胃胀不舒。干呕,呃逆。
3、阴液不足表现
口咽干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形体消瘦。
病情发展
胃阴虚进一步发展,常因胃阴不足,胃热偏盛而耗伤肺肾阴液,出现肺胃阴虚,还可下夺肾阴,出现肺胃肾上、中、下三阴俱损的局面。
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