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虫病又称巴贝斯虫病、巴贝虫病、梨浆虫病,是由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本病主要通过硬蜱传播、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寒战、发热、溶血性贫血、黄疸、肝脾大等。患者还常出现血红蛋白尿。通常采用克林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若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则疾病可能自愈;但若病情严重,预后可能不佳,甚至危及生命。
病因总述
焦虫病是因巴贝斯虫感染引起。巴贝斯虫属有100余种,主要有三种巴贝斯虫可感染人体,即微小巴贝斯虫、分歧巴贝斯虫和邓肯巴贝斯虫,既往也曾有牛巴贝斯虫和犬巴贝斯虫感染病例。巴贝斯虫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感染,也可通过血液交换和母体胎盘传播。
症状总述
焦虫病的临床表现是由宿主红细胞内无性繁殖期虫体的作用及宿主红细胞溶解所致,潜伏期1~4周,免疫功能正常者多呈自限性,症状仅持续2~4周。常见症状有发热、寒战、疲劳、肌痛、黄疸、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等。但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主要与病情严重程度、机体状况等有关。
典型症状
1、轻微患者可出现发热、疲劳、肌痛、头痛、食欲减退等,偶有心动过缓。
2、重症患者可突然起病,出现高热、寒战,体温可高达40℃,症状类似疟疾。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以及肝脾肿大。
3、危重患者可出现肝、肾衰竭,溶血性贫血,昏迷,甚至死亡。
4、脾切除患者往往起病突然,出现血尿、黄疸及严重贫血,同时可伴肾衰竭、肺水肿等。
并发症
1、因蜱虫叮咬发病的患者,可能合并螺旋体、立克次体感染情况,使症状更为严重。
2、艾滋病患者感染巴贝斯虫后易转化成慢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