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纹(striae atrophicae)又称膨胀纹、白线,是由于拉伸造成真皮破坏,导致皮肤上出现的线状萎缩性凹陷。一般不会影响机体健康,可通过药物、物理、化学等方法进行治疗。
基本病因
皮肤因弹性纤维变性而脆弱,再受过度拉伸使之断裂,从而导致本病发生。激素(尤其是皮质类固醇)、机械压力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在发病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1、激素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或者患有库欣综合征导致体内皮质类固醇激素水平较高,均可抑制弹性纤维细胞功能,使皮肤受到牵拉后易发生弹力纤维断裂而形成萎缩纹。
2、机械性压力
体重快速增加、青春期生长突增、运动引起肌肉肥大、妊娠时腹围迅速增加等均可导致皮肤受到机械性的过度牵拉,从而引起弹力纤维断裂导致萎缩纹出现。
3、遗传因素
本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即若父母等亲属存在萎缩纹时,则自身也可能会有萎缩纹发生。
危险因素
肥胖者、低龄产妇容易引起萎缩纹发生。
典型症状
皮损呈境界清晰的波浪形条纹,常见受累部位为腰腹部、乳房、股部、臀部、髋部、上臂内侧等。
早期萎缩纹呈淡红或紫红色称为红纹,边界清楚,略高于皮肤,偶可伴轻微瘙痒,之后逐渐转为苍白色称为白纹,微凹陷,柔软,有光泽,通常无自觉症状,可能长期存在,亦可随时间推移自行消退。
并发症
无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