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transfusion reaction)又称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之后,受血者发生了与输血相关的新的异常表现或疾病。以发热、寒战、瘙痒、荨麻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输血反应的发生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患者在输注全血或(和)成分血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输血反应。若院内患者出现疑似输血反应,应立即通知医生;如果在输血出院后出现异常表现,需要立即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
基本病因
输血反应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受血者的年龄、体质、先前所患基础疾病、既往输血次数、血液制品品种等。
1、血型不合
供血者与受血者血型不合,如稀有血型不合、ABO血型或其亚型不合等,容易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及发热性非溶血反应。
2、同种免疫作用
如由于多次输血,受血者产生同种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再次输血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发热性非溶血反应。多次输血产生抗血清免疫球蛋白抗体可造成过敏反应。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除血型不合外,也与同种免疫作用有关。
3、血液保存、运输或处理不当
血液的存储时间一般不能超过10小时。经调查血液的存储时间过长,凝血蛋白原转化为凝血蛋白,会影响血液的正常使用,发生输血反应。此外,若冰冻红细胞没有正确去除甘油,血液在运输过程中受到过冷、过热或震荡等,均可影响使用,引发输血反应。
4、血制品污染
血制品被细菌或病毒等污染,则容易引起发热反应。若血制品中含有可经输血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病毒、微生物,则会导致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5、输血不当
如一次过量输血可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左心衰竭等;多次输血或红细胞,可致受血者铁负荷过量;反复异体输血,可使受血者产生同种血细胞(如血小板、白细胞等)抗体,继之发生无效输注、发热、过敏甚至溶血反应;异体输新鲜全血(富含白细胞),可发生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大量输注库存血时可出现酸碱失衡、枸橼酸中毒、高血钾等,需引起注意。
6、其他
如受血者患溶血性疾病可能导致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献血者血浆中存在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抗体(抗-HLA)或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体,则会引起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的发生;过敏体质或IgA缺陷者,则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等。
危险因素
1、体内已存在炎症反应者,如发热患者。
2、心功能较差、心肺功能不良或潜在心肺功能不良者。
3、有长期输血史或过敏病史者。
4、老人、小儿在输血时,容易出现输血反应。
典型症状
输血反应主要以溶血性和非溶血性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瘙痒和荨麻疹等。
1、溶血性输血反应
(1)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常出现高热、寒战、心悸、气短、腰背痛、胸痛、呼吸困难、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尿)甚至无尿等。
(2)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常表现为输血数日后出现发热、全身发黄等。
2、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1)发热反应:常发生在输血后15~20分钟,部分在输血后数小时呈现迟发反应。表现为寒战、发热,体温可高达38~41℃,可伴头痛、出汗、恶心、呕吐、皮肤发红、心跳及呼吸加快,约持续1~2小时体温开始下降,数小时后恢复正常。全身麻醉时发热反应常不显著。
(2)过敏反应: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之后,以皮肤瘙痒或荨麻疹常见,也可出现皮肤潮红、广泛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面部)等。重者会出现喉头痉挛、支气管哮喘乃至过敏性休克。
(3)细菌污染血的输血反应:轻者主要表现为发热。重者在输入少量血后,立即发生寒战、高热、烦躁、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大汗、发绀。
(4)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常在输血后1~6小时内发生,表现为输血后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泡沫痰、发绀、心慌、严重肺水肿、心动过速、低血压(偶见高血压)等,可伴发热。
(5)输血相关性移植抗宿主病:出现在输血后的4~30天,患者表现为高热、皮肤潮红或红斑、恶心、呕吐、黄疸、腹痛、腹泻、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或衰竭。
并发症
1、电解质紊乱
(1)低钙血症:通常输血时,作为血液抗凝剂的枸橼酸在体内被肝脏和肌肉代谢破坏,不致发生中毒。当大量枸橼酸随血液迅速输注后,使血浆枸橼酸浓度大大提高而产生毒性反应。枸橼酸与游离钙结合,可使血浆Ca2+浓度降低,而引起低钙血症。表现为肌肉痉挛、手足抽搐、感觉异常和心慌等症状。
(2)高钾血症:大量输注库存血可致高钾血症。
2、急性肾衰竭
溶血性输血反应或细菌污染的输血反应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急性肾衰竭的表现。
3、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严重的溶血反应时,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能性血管内凝血(DIC)甚至死亡。细菌污染的输血反应严重时,也会出现DIC。
4、左心衰竭
输血反应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以急性肺水肿的症状为主。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被迫起坐、频咳、咳大量泡沫样或血性泡沫样痰,血压升高,口唇发紫、表情恐惧、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四肢湿冷等。少数患者会出现休克甚至短期内死亡。
5、休克
输血反应严重时,常会出现烦躁、呼吸困难、血压降低等休克症状。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如产气大肠杆菌或绿脓杆菌)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尤为严重,往往难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