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fatty liver)是一种肝细胞脂肪过度贮积和脂肪变性为特征的疾病。嗜酒、肥胖等众多因素可导致该病的发生。患者常无症状,少数可见乏力、右上腹轻度不适、肝区隐痛或上腹胀痛。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药物等治疗方法。
基本病因
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获得性疾病,机体的营养因素、生活方式以及年龄和性别及免疫状态等都是脂肪肝形成的重要因素。
1、长期饮酒
乙醇会直接或间接地损害肝脏,肝脏功能不断下降,使得脂肪不断堆积在肝脏内,形成脂肪肝。
2、内分泌代谢因素
如糖尿病、高脂血症(Ⅳ、Ⅴ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是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也是脂肪肝最易产生的因素。
3、药物及毒物
主要指由某些药物如他莫昔芬、乙胺碘呋酮、丙戊酸钠、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等,以及环境毒素如锑、钡、有机溶剂等导致的脂肪肝。
4、营养性因素
如肥胖症及短期内体重变化明显、全胃肠外营养、营养不良、重度贫血,以及饮食中胆碱等趋脂物质缺失,导致脂肪在肝脏储存过多。
5、生物因素
研究发现,部分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分别引起大泡性和小泡性肝细胞脂肪变性。
危险因素
1、年龄
年龄越大,脂肪肝发生风险越高。
2、性别
男性发病风险大于女性。
3、疾病因素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
4、生活方式
缺乏体育锻炼、超重、嗜酒。
典型症状
脂肪肝并非临床上一个独立性疾病,而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患者起病较为隐匿,有时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有乏力、肝区疼痛等不适。
非酒精脂肪肝起病隐匿,发病缓慢,常无症状。少数病人可有乏力、右上腹轻度不适、肝区隐痛或上腹胀痛等非特异症状;酒精性脂肪肝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有乏力、食欲缺乏、右上腹隐痛或不适,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肿大。
伴随症状
少数患者有脾大、暂时性蜘蛛痣及门脉高压的体征。
病情发展
大多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呈良性经过。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酒精性脂肪肝若不戒酒,可进展为酒精性肝硬化,部分酒精性肝硬化可并发肝癌。
并发症
1、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很慢,随访10~20年肝硬化发生率低(0.6%-3%)。
2、肝纤维化
重度脂肪肝发展过程中,肝细胞长期反复破坏与再生,糖原、糖蛋白、蛋白多糖物质沉积而出现肝纤维化。若合并脂肪性肝炎,会加快肝纤维化的进程。
3、肝细胞癌
少数可发展为肝细胞癌,通常发生于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