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nephrosis)泛指发生于肾脏的各种疾病。常见的肾病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IgA型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衰竭,肾结石,肾损伤,肾积水,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性肾病,乙肝相关性肾炎,尿毒症等。常见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不同疾病的预后也有所不同,轻症患者经过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发展到肾衰竭等严重疾病,预后较差。
基本病因
肾病的病因复杂,可由原发性肾脏疾病、继发性肾脏疾病、先天性和遗传性肾脏疾病等多种原因所致。在我国,慢性肾脏病以IgA肾病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多见,其次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狼疮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以及多囊肾等。急性疾病多由感染、外源性毒素、外伤等导致。
1、基础疾病
(1)血糖过高会损伤肾血管,降低肾脏功能,甚至引起肾衰竭。
(2)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从而损伤肾脏功能。
(3)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引起肾小球损害。
(4)结石或良性前列腺增生等可引起梗阻性肾病。
(5)血管疾病如肾血管性肾衰竭、粥样栓塞性肾脏疾病、血管炎、硬皮病等。
(6) 多发性骨髓瘤时的本周蛋白可直接导致肾小管损伤和肾小管堵塞。
2、原发性肾病
原发性肾病常病因不明,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肾小球疾病中的大多数,是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 。
3、感染
急性肾炎常因 β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 其他许多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均可引起急性肾炎。 上尿路感染主要是引起肾盂肾炎。
4、外源性毒素
(1)肾毒性抗微生物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黏菌素B、万古霉素和多种头孢菌素均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2)肾毒性中药:如含有关木通的制剂,其中的成分马兜铃酸可引起肾小管间质肾病;含关木通的制剂主要有龙胆泻肝丸、分清丸、耳聋 丸、八正散等;其他肾毒性中药还有乌头、附子等。
(3)造影剂:造影剂用量过大,造成肾病的风险会增高。
(4)环孢素A:通过引起严重的肾血管痉挛而导致远端肾小管功能异常。
(5)抗肿瘤药物:如顺铂和重金属制剂(汞、镉和砷)。
(6)生物毒素:如鱼胆。
5、遗传因素
部分肾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如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等。
典型症状
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出现尿异常、水肿、高血压等泌尿系统症状。病情较重时,还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肤瘙痒、骨骼变形等一系列表现。
1、尿异常
(1)血尿: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镜下血尿甚至肉眼血尿。一般1升尿液中掺杂1毫升左右的血液就会被肉眼发现,根据混入血液量的多少,尿液颜色可加深、发红或呈洗肉水样;镜下血尿一般肉眼观察无异常,仅在显微镜下可见尿液的异常变化。
(2)蛋白尿:蛋白尿为尿液中的蛋白质排泄增多所致,可表现为尿液混浊、泡沫增多。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常伴轻、中度的蛋白尿。
(3)少尿或无尿:重症患者可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2、水肿
90%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发生水肿,也是多数患者就诊的首发症状。典型表现为晨起时颜面水肿或伴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腹水和全身水肿。
3、高血压
肾病常出现轻至中度高血压,主要为水钠潴留所致。
4、腰痛
急性肾盂肾炎和肾结石患者可突然发生一侧或两侧腰痛。
5、尿频、尿急、尿痛
肾结核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为膀胱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
伴随症状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等患者还可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表现。
并发症
1、肾性贫血
肾衰竭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铁和叶酸缺乏等,最终造成肾病相关性贫血。
2、代谢性酸中毒
肾小管上皮细胞是体内酸碱平衡的主要调节器,随着肾功能逐渐衰竭,磷酸盐和其他有机酸在体内渐渐累积,最终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3、肾性骨病
慢性肾脏病可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和维生素D水平异常,从而引发肾性骨病。
4、性功能障碍
慢性肾脏病可造成性激素紊乱,女性患者发生闭经、不孕等;男性患者可发生阳痿、少精或精子活力降低等。
5、心脏病
慢性肾脏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此外,还可引发尿毒症性心包炎和心包积液,最终导致心功能异常。
6、感染
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增高,易出现皮肤、呼吸或泌尿系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