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体质,是指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容易出现体内血液运行不畅或体内出血不能消散而成瘀血内阻的体质。以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常见主要表现为面色晦暗,皮肤偏暗或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易患疼痛,口唇黯淡,舌质有瘀点,或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等。有的还可见眼眶暗黑,鼻部黯滞,发易脱落,肌肤甲错,女性多见月经不调及痛经、闭经等。发生与先天禀赋、饮食因素、环境因素、情志因素、感受外邪、跌倒损伤、久病年老、产后致瘀等因素有关。若尽早对阴虚体质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若未及时调理,容易出现易患出血、癥瘕、中风,胸痹等疾病。
基本病因
瘀血体质是九种体质中常见的体质类型之一,生成有先天禀赋因素,特别是遗传因素,又有后天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疾病等影响。
1、先天禀赋
先天禀赋是血瘀体质的形成基础。日本体质医学强调体质的遗传作用,强调瘀血体质患瘀血性疾病的起病时间与他们的遗传因子有关。
2、饮食因素
饮食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对体质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酸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过多食酸容易引起血液凝滞,气血运行不畅。甘味,能够缓急,质地滋腻,过食甘味容易滋生痰湿,导致痰凝血瘀。咸味,具有泻下作用,过食咸味容易丢失津液,血脉凝滞。现代人长期高脂饮食致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影响血液流通,瘀阻脉络,从而引起瘀血体质的发生。
3、环境因素
自然条件的不同,可形成不同自然条件的体质特征。有调查研究表明瘀血体质的形成与所处环境的气候具有相关性。肺主气,司呼吸,肺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进入体内,与后天之本所形成的水谷之气结合生成宗气,宗气生成不足,导致血液推动力不足,停滞在局部而形成瘀血。除此之外,高寒地区气候湿冷,寒主收引,血液凝滞运行不畅,也可导致瘀血体质形成。
4、情志因素
情志因素是导致瘀血体质形成的因素之一。如长期情志不遂,肝气疏泄不利,气机郁结,则气不行血,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另外,气郁容易化火,火热煎熬体内津液,血液质地稠厚,也可形成血瘀体质。
5、感受外邪
天气寒冷可以导致人体气血运行迟缓,甚至血液凝滞不通。如长期、反复地受到寒邪刺激,超出人体自我调节的范围,会形成瘀血体质。外感热邪或寒邪入里化热,均可煎熬血液,使血液浓缩而黏稠,进而运行不畅,也可导致瘀血体质的形成。
6、跌倒损伤
跌扑损伤可导致出血,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出血不能及时消散,阻碍新血的形成,长期潜伏于体内,在外因诱发作用下,具有形成瘀血证的倾向性。
7、久病年老
慢性疾病迁延日久,脏腑功能失调,影响气机升降出入,久则影响血液运行,或脏腑功能衰弱血运无力,可致血脉阻滞,阴阳相对平衡的体质结构发生改变,形成瘀血体质。
8、产后致瘀
血瘀体质是妇女产后常见的体质之一。妇女产后,因出血过多,可见气血亏虚,如果失治误治,可导致血行迟滞,形成血瘀体质。
典型症状
本病主要表现为面色晦暗,皮肤偏暗或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易患疼痛,口唇黯淡,舌质有瘀点,或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等。有的还可见眼眶暗黑,鼻部黯滞,发易脱落,肌肤甲错,女性多见月经不调及痛经、闭经等。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表现为不耐受寒热,易感风邪。
1、形体特征
体形偏瘦。
2、常见表现
面色灰暗,皮肤偏暗,容易出现瘀斑。眼眶暗黑,嘴唇暗淡,甚至发紫,鼻部黯滞,头发干燥容易脱发,皮肤发干且粗糙,有瘙痒感。手指甲、脚指甲增硬变厚,具有较轻症状的人指甲面凹凸不平,有白色条形状或者点状花纹。舌体偏紫暗或伴有长期不消的瘀点或片状瘀斑,舌下静脉曲张严重,脉象表现为细涩或结代。
3、性格特征
血瘀体质者性格内向,心烦易怒,记忆力下降,健忘。
病情发展
体质在许多情况下决定着机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患性和病变过程的倾向性。
1、血瘀体质者身体容易出现各种疼痛,疼痛部位固定,以刺痛感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2、血瘀体质者容易出现各种出血性疾病,如牙龈出血等。
3、血瘀体质者脸部多数有暗斑,很难消除且很容易形成色素沉着。
4、血瘀体质者大多数性格抑郁,心情烦躁,容易发怒且长期睡眠质量不好,所以容易引起抑郁症、癫狂症和肿瘤等疾病。
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资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