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钙血症(hypercalcemia)是指血清离子钙浓度的异常升高(大于2.75mmol/L)。若血清钙浓度>3.75mmol/L(15mg/dl)时,机体内环境紊乱引起患者精神、神经、心脏、胃肠道、泌尿系统等诸多症状,表现为严重呕吐、失水、酸碱平衡失调、神志不清等高血钙危象表现,随时威胁患者的生命,病死率高达50%以上。
基本病因
致病因素包括:恶性肿瘤(尤其是乳腺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和A过多、转移性骨癌和多发性骨髓瘤等多种。偶可由性激素和噻嗪类利尿剂引起。
1、肠道钙吸收增加
单纯由钙摄入过多引起的高钙血症少见,若合并慢性肾脏病尤其是同时接受活性维生素D治疗,或牛奶-碱剂综合征(milk-alkalisyndrome)时可导致高钙血症。牛奶-碱剂综合征是在肾功能正常情况下大量服用牛奶或碳酸钙引起的高钙血症、代谢性碱中毒和肾功能不全。维生素D过多症可由维生素D及其代谢物摄入过多、慢性肉芽肿性疾病、恶性淋巴瘤以及肢端肥大症等引起。
2、骨钙吸收过多可分为甲状旁腺激素(PTH)参与性及非PTH参与性两大类。
(1)PTH参与性骨钙吸收过多
主要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由腺瘤增生、癌以及多内分泌腺瘤病引起。过多的PTH可以使破骨细胞数目及活力增加,骨质吸收加快,钙被释放到血中,造成血钙升高。PTH还促使钙从远端肾单位重吸收。
(2)非PTH参与性骨钙吸收过多
主要由内分泌性及非内分泌性疾病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以及某些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常有轻度血钙过高,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各种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影响破骨细胞活力等而引起。非内分泌性原因常见为一些恶性肿瘤,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肺癌和甲状腺癌等。它们一方面可以直接转移到骨骼,促进破骨细胞作用,使骨钙吸收;另一方面,上述肿瘤中有些可以分泌一些刺激破骨细胞的体液因子,例如PTH相关性多肽,后者可激活PTH受体而起作用。
危险因素
1、甲状旁腺瘤患者。
2、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3、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
4、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肺癌和甲状腺癌等癌症患者。
典型症状
根据病因、高钙程度以及发生的速度而决定,主要累及的系统有神经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系统、泌尿系统、骨骼系统及其他系统。
1、神经肌肉系统
明显高钙,特别是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可出现明显精神症状,如疲乏无力、精神不易集中、失眠、抑郁、神志不清甚至昏迷。脑电图常可发现特殊的波形。检查时可见腱反射迟钝、肌力降低,由甲状旁腺激素引起者可呈肌萎缩,称为甲状旁腺激素性肌病。
2、心血管系统
心肌兴奋性增加,易出现心律失常及洋地黄中毒。心电图异常为Q-T间期缩短。很多患者还可合并高血压。
3、胃肠系统
常见恶心、呕吐以及便秘,主要因胃肠动力受影响所致;其可促进胃泌素和盐酸的分泌,可合并有溃疡病;钙盐可阻塞小胰腺管,高钙促使胰蛋白酶原转变成胰蛋白酶,因而易并发胰腺炎。
4、泌尿系统
肾小球滤过率常轻度降低;高钙血症时导致尿液浓缩能力下降,长期高钙血症可引起肾钙化等而导致肾功能衰竭。
5、骨骼系统及其他系统症状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出现骨痛、畸形以及病理性骨折等,常合并轻度贫血;钙盐沉着于皮肤、结膜等可引起瘙痒、结膜炎,关节可有类似痛风的症状。
并发症
1、呼吸道病变
因高钙血症可引起肾排水增多和电解质紊乱,使支气管分泌物黏稠,黏膜细胞纤毛活动减弱,支气管分泌物引流不畅,易招致肺部感染、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2、高血钙危象
表现为多饮、多尿、严重脱水、循环衰竭、氮质血症。如不及时抢救,患者可死于肾功能衰竭和循环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