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D)是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患者症状以肝损害为主,主要表现为疲乏、纳差、厌油等。临床感染则多见于青壮年及中老年人。患者患病期间,宜适当进行隔离。
基本病因
戊型肝炎病毒是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致病因子,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可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诱发机体发生细胞免疫应,进而引起肝细胞损伤。本病主要经粪口传播,多为生食肉类或饮用污染水源导致,也可经血液、接触、母婴等途径发生传播。
典型症状
戊型病毒性肝炎潜伏期约为2~9天,患者多为急性起病,有发热、恶心、乏力、厌食、上腹不适、关节酸痛、出现黄疸,少数病人病情迅速恶化呈急性或亚急性肝炎,孕妇多呈胆汁淤积型黄疸持续3个月才逐渐褪尽。
并发症
1、肝性脑病
肝功能不全所引起的神经精神症候群,可发生于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常见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感染大量排钾利尿、大量放腹水使用镇静剂等,其发生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肝性脑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脑电波异常程度分为四度:
(1)Ⅰ度:轻型肝性脑病,以精神症状为主,有性格行为改变,定时、定向、计算力等异常。
(2)Ⅱ度:中型肝性脑病,以神经症状为主,扑翼样震颤可引出,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嗜睡,脑电图有异常θ波,性格行为异常,属昏迷前期。
(3)Ⅲ度:重度肝性脑病,昏睡状态,对刺激尚有反应,脑电图见异常e波和三相慢波,属昏迷期。
(4)Ⅳ度:深昏迷状态,对刺激无反应,腱反射消失。如未达到I度,但有智力下降,反应时间延长,操作能力减退等表现者,称为亚临床型肝性脑病。
2、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可诱发肝性脑病、腹水、感染、肝肾综合征等。
3、肝肾综合征
往往是严重肝病的终末期表现。约半数病例有出血、放腹水、大量利尿、严重感染等诱因。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电解质平衡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