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虚是指肝脏虚损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以精神抑郁,胸胁、少腹胀痛,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震颤,月经不调为主要特征。发生多与情志失调、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外邪侵袭等因素相关。本病一般病程较长,症状逐渐加重,短期不易康复。但如果及时正确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失治误治,病情加重或累及其他脏腑,预后不良。
基本病因
肝虚的发生多与情志失调、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外邪侵袭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肝脏受损,导致气血、阴阳亏虚。病位在肝,可涉及多个脏腑。
1、情志失调
长期忧愁思虑,耗伤肝血,或长期受到精神刺激,耗伤肝气,均可导致肝脏损伤,日久肝脏亏虚而发为本病。
2、劳累过度
平日操劳过度,休息不足,暗耗肝阴肝血,又耗伤肝气,导致肝脏亏虚。
3、外邪侵袭
外感湿热等邪气,侵犯肝经,日久可耗伤肝阴,形成肝虚证候。
4、久病体虚
疾病日久不愈,体质虚弱,人体气血耗伤,阴阳平衡失调,可损及肝脏,形成肝脏亏虚;或他脏病患累及肝脏,导致肝脏虚弱。
典型症状
肝的病变主要反映在肝主疏泄功能失常,致气机逆乱,精神情志异常,消化功能障碍;肝不藏血,全身失养,筋脉失濡及肝经循行部位经气受阻等多方面的异常。常见症状有精神抑郁,胸胁、少腹胀痛,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震颤,月经不调等。
1、肝疏泄功能失常
(1)气机逆乱
肝疏泄功能异常,气机不畅,胁肋胀满。
(2)精神情志异常
肝疏泄不利,情志失调,可出现情志抑郁,或烦躁不安、思维迟钝、容易受惊吓等。
(3)消化功能障碍
肝疏泄功能失常,影响脾胃运化,可出现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
2、肝藏血功能失常
肝阴不足,头目失于濡润,可出现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筋脉失于濡养,则指甲灰暗,无光泽,肢体麻木,筋脉拘挛,手足震颤。女子以血为本,肝血亏虚,冲任失养,血海空虚,可出现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
3、肝循行经气受阻
因虚致郁,肝经循行部位出现不适胸胁满闷、善太息、少腹坠胀等。
4、其他
(1)神情疲惫,肢体无力,呼吸气短,不爱说话,为气虚的常见表现。
(2)肢体发凉,下肢尤为明显,或性欲低下,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宫寒不孕,为阳虚的常见表现。
(3)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晚汗出,口咽干燥是阴虚的常见表现。
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