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是将肠管悬吊于后腹壁的腹膜。肠系膜中最主要的是小肠系膜﹐此外尚有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等。肠系膜的长度为根部至肠管附着缘的距离﹐由于所有肠管的系膜均附着于根部﹐故铺开后系膜呈扇形。肠系膜的长度和所系肠管的长度应有一定比例﹐若系膜的长度过短﹐则容易发生肠管扭转。
由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呈锐角相交,且分出较早,管腔较粗,故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机会比肠系膜下动脉为多。栓子一旦堵塞动脉、且无侧枝循环提供血供时,其远端分支就发生痉挛。受累肠管发生急性缺血,呈苍白色。肠粘膜不易耐受缺血而坏死脱落。继而肠壁血液淤滞,充血、水肿,血浆渗至肠壁,肠壁呈出血性梗死。大量血性液体(包括晶体和胶体)渗出至肠腔和腹腔,循环血容量锐减。肠管缺血缺氧后的代谢产物和肠腔内的细菌、毒素被吸收,造成低血容量、感染中毒性休克,病情急转直下。
肠系膜疾病 临床上并不多见,通常男性较女性多见,年龄在40~60岁之间,大多数病人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房纤颤或动脉硬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