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球蛋白正常值为20-30g/L。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细胞外生成,与人体的免疫力有关系。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球蛋白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总蛋白高,白球低是由于球蛋白偏高,原因有慢性炎症,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红斑狼疮等总蛋白低,白球低是由于白蛋白偏低,见于肾病,营养不良等如果白球低并且白蛋白底,球蛋白高的话,提示是肝病,比如,肝炎如果三个蛋白都高,是大量呕吐或烧伤导致体液丢失过多,血液浓缩肝脏是身体内制造白蛋白的惟一场所。正常人每天由肝细胞制造的白蛋白为11-147克。肝损害时,白蛋白的合成、细胞内运输和释放发生障碍,引起血清白蛋白减少。急性肝坏死时,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明显降低,但因其半衰期较长,白蛋白的降低常于1周后才能显示出来。轻型肝炎患者白蛋白降低较少或呈中度减少。但在重型肝炎可明显降低,且减少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常呈正比。因此在肝炎早期,白蛋白浓度可作为肝炎严重程度判断的依据。白蛋白减少是肝硬化的特征。但代偿良好的肝硬化患者,即使已出现显著的高Y球蛋白血症,白蛋白的减少也往往属于轻度。当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时,白蛋白就会显著减少。也就是说,白蛋白无显著下降的肝硬化往往处于代偿期,有明显减少的患者,则常为失代偿期,且近期预后不佳。当肝硬化患者白蛋白减少到3克以下时,大多数患者出现或将要出现腹水,此时若给予患者合理的内科治疗,白蛋白回升,提示患者短期预后尚好;如不能回升,或进一步减至2克以下时,则预后凶险
二、球蛋白的简介
球蛋白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中的血清蛋白,球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蛋白,基本存在于所有的动植物体中。球蛋白具有免疫作用,因此也有人称球蛋白为免疫球蛋白。免疫系统遇到外来的入侵物时会根据入侵物的不同产生不同数量的球蛋白,如果入侵物比较难以消灭,免疫系统刺激淋巴以后就会产生更多的球蛋白直到入侵物被球蛋白消灭为止。球蛋白偏低一般不是很常见,球蛋白偏高一般比较常见,球蛋白偏低一般是生理性原因,例如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又或者是人体对外来蛋白的吸收能力不好,贫血也会造成球蛋白偏低。球蛋白偏高则常用于肝病的确诊。
例如肝病中的慢性乙肝,酒精肝,肝硬化等都会引起球蛋白高,其他的非肝脏疾病也可以引起球蛋白高,例如各种肿瘤,巨细胞血症等。球蛋白并不单独用来检测肝病,球蛋白通常是以球蛋白白蛋白比值的形式来说明肝脏的问题,球蛋白的正常值是20-35g/l,球蛋白检测结果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免疫系统和肝脏都很健康,患者也没有什么营养不良的情况,如果球蛋白高于或者是低于正常范围内,说明肝脏或者是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
三、球蛋白的分类
球蛋白可分为α1、α2、β和γ四种
①在肝脏炎症病变时,α1球蛋白增加,而α1增加提示病情较轻,如果减少常标志病情偏重。因此,测定α1球蛋白对判断肝炎患者的严重和预后有参考价值。
②α2球蛋白也可以反映肝炎病变的严重度。在病毒性肝炎初期,多数保持正常值,以后逐渐增加。在重型肝炎时,如α2球蛋白减少至0.4g/L以下,提示患者将要或已经出现肝昏迷。肝癌时,α2球蛋白往往增加。α2含脂蛋白,胆汁淤积时,特别是慢性病例,血脂增加时,α2球蛋白随之升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时,α2球蛋白多半降低。
③β球蛋白在胆汁郁积性肝病变时,多半增加。在肝细胞严重损害时,由于肝脏合成减少,β球蛋白降低,个别可降到6%以下。
④γ球蛋白几乎在所有肝胆疾病时都增高。肝硬化。重型肝炎时,γ球蛋白可明显升高,甚至可达到2.5g/L-3g/L。如果γ球蛋白增至正常的2倍以上,伴转氨酶在正常值5倍以上.且持续10周无改善者,即可肯定为亚急性重型肝炎,如果不治疗,预后凶险。慢性肝炎时,γ球蛋白的平均值随病型而异。肝硬化γ球蛋白普遍增高,尤其在晚期或进行性失代偿肝硬化,γ球蛋白可极度增高。
四、高球蛋白血症有两类
一是慢性感染、肝并结缔组织并肿
瘤等引起的多种球蛋白增多。另一类是某一种球蛋白增多,称为单株球蛋白增多,在蛋白电泳中即表现出异常的血成分。单株球蛋白增多的病因:
1.继发性上述引起多种球蛋白增多的疾病也可出现M成分。
2.浆细胞恶性病变最常见的是骨髓瘤。患者骨髓内有骨髓瘤细胞(恶变的桨细胞)异常增生。引起骨质破坏。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可有骨癌、骨折、出血。同时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单一的球蛋白,这种球蛋白没有正常的免疫功能,所以又称为异常免疫球蛋白或副球蛋白。在蛋白电泳上形成M成分,且常累及肾脏。患者正常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所以病人常有反复感染。
另外,巨球蛋白血症、重链并浆细胞瘤等均有M成分出现。
3.特发性良性单株球蛋白增多症虽然蛋白电泳中出现M成分者有3/4左右属恶性病变,但在正常人中亦有个别的可出现M成分。老年人中的发生率较高,有报告可达5%。如经较长时间的观察未见明显病变,单株球蛋白量也不继续增多,正常球蛋白水平不降低者,仍必须定期随访,其中~部分仍有发展成恶性病变的可能。
五、球蛋的相关知识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类具有抗体活性的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也见于其他体液、组织和一些分泌液中。人血浆内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数存在于丙种球蛋白(γ-球蛋白)中。可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其中IgG是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约占人血浆丙种球蛋白的70%,分子量约15万,含糖2~3%。IgG分子由4条肽链组成。其中分子量为2.5万的肽链,称轻链,分子量为5万的肽链,称重链。轻链与重链之间通过二硫键(—S—S—)相连接。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受抗原(如病原体)刺激后产生的,其主要作用是与抗原起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使病原体失去致病作用。另一方面,免疫球蛋白有时也有致病作用。临床上的过敏症状如花粉引起的支气管痉挛,青霉素导致全身过敏反应,皮肤荨麻疹(俗称风疹块)等都是由免疫球蛋白制剂能增强人体抗病毒的能力,可作药用。如注射人血清或人胎盘中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剂可防治麻疹、传染性肝炎等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