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血型系统是由兰德斯特勒和列维利两人在1927年发现的并且在法医实践中运用得比较广泛的一个系统。他们根据红细胞上所含M、N抗原的不同,将人体血液分为M型、N型和MN型三种。
其中,红细胞中含有M抗原的为M型,含有N抗原的为N型,MN两种抗原都有的为MN型。要知道,MN血型系统是独立于ABO血型系统之外的又一个红细胞型系统。
由于M、N抗原在ABO系统四种血型的血液中都可以见到,因而A、B、O和AB四型中的每一型又可以划分为M、N和MN三型,进而形成12种血型。
人类的MN 血型是继AB0 血型后被检出的第二种与AB0 血型独立遗传的血型。MM 血型个体的红细胞表面有由LM 基因决定的M 抗原和由LN 基因所决定的存在血型个体的红细胞表面的N 抗原,然而在MN 血型个体的红细胞表面既有M 抗原又有N 抗原,从而出现LM 与LN 基因并存的现象。
由于这一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不同的抗原物质并且在杂合体中同时表现,因而称为并显性。若以MM 血型纯合体LMLM 与NN 血型纯合体LNLN 为双亲的子女均为MN 血型(LMLN)。MN 血型个体与MN 血型个体间的婚配,其后代有3 种血型,MM 型;MN 型及NN 型的表型,其比率为1:2:1。
另外,MN抗原由M抗原和N抗原两部分组成,倘若用神经氨酸酶将M抗原的1个唾液酸(N-乙酰神经氨酸)切去,则M抗原就会转变为N抗原,如再切去一个唾液酸则抗原的抗原性将会完全失去。这说明MN抗原的抗原性还和肽链上的氨基密切相关,因此如果将用乙酰基保护氨基后抗原就会失去其抗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