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六大原则要遵守
1、口奶,从初乳开始
初乳是指新妈咪产后5天内分泌的乳汁,是新生宝宝的天然营养品。初乳里面含有许多分泌性抗体,这种抗体可以保护孩子的肠道,防止细菌及可能导致孩子过敏的大蛋白分子的侵入。
孩子出生后的半个小时之内,甚至10分钟之内,我们要让他马上与母亲的乳头进行接触,这叫做产后早吸吮。这样可以避免孩子由于接触橡皮奶头产生错觉而拒绝吃母乳。
妈妈的身体通过宝宝频繁吃奶及有效吸吮获得信号,以分泌出宝宝需要的等量母乳。
宝宝多吸吮,有助于妈妈分泌宝宝所需的母乳,早吃奶、常吃奶是母乳喂养有个良好开端的重要因素。宝宝出生后,应当按照宝宝的意愿,不受限制的哺乳,即使没有哺乳,也应该多和宝宝保持肌肤接触,将乳房放在宝宝触手可及的地方,不仅有助于宝宝情绪稳定,也有助于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2、喂奶后注意给宝宝拍嗝
小宝宝常发生吃奶后吐奶的情况,那是因为宝宝贲门的收缩功能还未发育成熟,且未能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吃得太饱或喝奶时吞入空气又未打嗝,就容易发生吐奶现象。如果妈妈在喂奶后不注意拍嗝,奶水很容易会呛到肺而引起吸入性肺炎。3-6个月大的宝宝,应15-20分钟拍嗝一次。新妈咪要学会利用喂奶过程中的自然停顿时间来给宝宝拍嗝,比如宝宝放开奶嘴或换吸另一只乳房时。每次喂奶结束后,妈妈也要再次给宝宝拍嗝哦!
3、一次只喂一种奶
宝宝到了一定月龄后一些妈妈开始出现乳汁分泌不足的情况,怕宝宝会饿着,妈妈们会选择添加奶粉。母乳奶粉混合喂养是有讲究的。通常来说一次只喂一种奶,这一顿吃母乳就不要再换,即使觉得宝宝没有吃饱,也不要喂牛奶,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将下一次喂奶的时间提前。
奶粉和母乳交叉喂养,一方面会让宝宝对乳头产生错觉,不利于宝宝的消化,甚至有可能导致宝宝厌奶;另一方面,母乳是越吸越多的,要是妈妈担心自己奶水不足而减少给宝宝母乳喂养的次数,那会让妈妈的母乳变得越来越少。喂养母乳不要间隔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喂养,喂养时间需均衡。
4、生气时不能喂奶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哺乳期间,妈妈精神不好,常生气,身体经常分泌出对人体不利的毒素,并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使婴儿身体各脏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或导致身体免疫功能低下而患各种疾病,或使神经等各个系统遭到不同的牵累而发育迟缓。
因此,当妈妈在生气、愤怒、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下,千万不要给宝宝喂奶。是过半天或一天的时间,喂奶前还要先挤出一部分乳汁,再用干净的布擦干乳头后再哺乳。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对宝宝和妈妈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
5、哺乳期不要随便吃药
妈妈的乳汁营养与自身身体健康有很大的联系,是母乳喂养的时候,妈妈一定要注意饮食,不能乱用药。有些药物不仅会影响到妈妈乳汁的分泌,还会随着乳汁进入到宝宝的体内,对宝宝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母乳喂养的妈妈在服用药物之前,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示,为了宝宝的健康,千万别乱用药。
6、合理饮食,奶水更多更营养
要想乳汁分泌旺盛并营养成分优良,哺乳期妈妈的热能及营养素的量也要对应增加,所以应额外加餐,一天以4-5餐较为适合,在两餐之间多饮水或其他营养饮料。
如果少奶或无奶,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妨试试催乳特餐或药膳,吃些富含蛋白质的流质食物,多喝能催乳的汤类,如炖鸡汤、花生猪蹄汤、鲫鱼豆腐汤等。另外,喝牛奶也可以*催乳,且牛奶含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所以孕妇在产后可以适当的多喝牛奶。
当然,并非进食得越多就越好,因为在坐月子时卧床时间多而活动减少,且摄入的的食物大多是高热量或肥腻的食物。如果每天进食太多,不仅不能增加泌乳量,反而因造成胃肠不适而使乳汁减少。
母乳喂养虽好四种宝宝不适合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宝宝在吃母乳时会有黄疸出现的现象。这时可以暂停母乳喂养,一般48小时左右,就可恢复母乳喂养。如果恢复母乳喂养后,发现宝宝黄疸再次加重,可再停喂一两天,然后再进行母乳喂养。一般情况下,经过两三次这样的过程,宝宝就不会因为吃母乳而出现黄疸了,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如果宝宝一直有这种现象,就停止母乳喂养。
乳糖不耐受综合征
指新生儿体内乳糖酶的缺乏导致乳糖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患有乳糖不耐受综合征的孩子吃了母乳或者牛乳后会出现腹泻、严重呕吐等表现。一旦怀疑宝宝患有乳糖不耐受综合征后,就要改用大豆制品喂养宝宝。
氨基酸代谢异常
氨基酸代谢异常会影响到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容易影响到宝宝智力的发育。有研究显示,在严重智力低下的病人中,大约有百分之十的人的病因与氨基酸代谢异常有关。
苯丙酮尿症
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患有这种疾病的新生儿是*不能吃母乳的。苯丙酮尿症是由于其体内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使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而造成苯丙氨酸在体内的堆积,严重的可干扰脑组织代谢,造成功能障碍,容易导致智能障碍。
母乳喂养的的
1、下班后不要马上喂奶
妈妈的情绪波动可能对母乳分泌量有很大影响,所以妈妈下班回家后不是马上喂奶,而是等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平稳下来后再给宝宝喂奶。愉悦的心情是宝宝口粮充足的保障。下班后急匆匆回家,妈妈出汗残留的盐分和乳酸会残留在血液内,对母乳有一定的污染,所以回家后等等在喂奶。
2、洗澡后不要马上喂
洗澡后等45分钟后再给小宝宝喂奶,这是为了避免洗澡水温导致妈妈体温便会对母乳的影响,等体温恢复正常再哺乳不迟。
3、不要总是用奶瓶喂奶
上班了肯定要储存一些奶,这样妈妈上班后宝宝也能吃到母乳。很多妈妈觉得先把母乳挤出来,再用奶瓶喂奶更好。长期这样做会让乳汁分泌越来越少,另外也会让宝宝混淆乳头和奶嘴,不利于今后母乳喂养。
4、性生活后不喂奶
妈妈性生活后,情绪十分兴奋,容易相火内功,这也是产生火奶的原因之一,影响了母乳质量,对宝宝健康无益。
5、过早戒夜奶
戒夜奶建议在宝宝6个月以后,戒的太早容易导致宝宝肝糖失衡,也容易导致宝宝营养不良,耽误宝宝身体和骨骼发育。
6、排便不记录
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通过排便量和颜色宝宝健康状况,同时也可以宝宝是否吃饱了。妈妈要记录宝宝每天排便次数和排便量和形状。
7、外人干扰
宝宝喂药专人负责,这样对于宝宝喂奶时间、喂奶量都能很好的把控。如果外人干预太多,很容导致宝宝饮食无规律,引起宝宝消化问题。
8、妈妈饮食无
很多妈妈以为生完孩子就可以打开吃戒,想吃什么吃什么。错了,母乳喂养期间也不要吃高糖、高热、高脂肪的食物,妈妈的饮食直接关系到宝宝的健康。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便秘吃快餐等。
9、产后就催乳
产后紧要的事情是开奶,疏通乳腺,而不是着急吃催奶餐。如果乳腺不通就吃催奶餐,很容易造成堵奶、涨奶、严重引起乳腺炎症,得不偿失。
10、初乳太稀,没营养
很多妈妈看到初乳和以往对乳汁印象不一样,稀汤寡水的,肯定没有营养,就扔掉了。其实初乳是很有营养的,对于提升产后婴儿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很大帮助。
母乳喂养的好处
1、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消化和健康发育。由于母乳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且营养均衡、配比。因此,采用母乳喂养法,它有利于婴儿的消化,有利于促进婴儿健康发育,健康成长。
2、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母乳中是初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丰富营养,是任何乳制品不可替代的优质乳。
3、母乳喂养有利于产妇恢复身体健康。新妈妈通过生产,使身体、精神都发生了变化,如果产后能采用母乳喂养法,就能帮助产妇的子宫恢复减少阴道流血,预防产妇产后贫血,促进身体康复。
4、母乳喂养经济方便,用于增加母亲营养的钱,大大少于买奶粉和牛奶的钱,而且方便,孩子饿了不用急于去烧奶和热奶。
5、人工喂养的婴儿若喂养不当,很容易引起婴幼儿腹泻,而母乳喂养的婴儿在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有很重要的作用。
6、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有对母乳过敏的,而牛奶、奶粉喂养的婴儿过敏者常有发生,这是因为母乳中有一种生长因子,可以帮助婴儿肠道成熟和防止过敏及乳汁不耐受。
7、人乳含丰富的水份,不需要补充水份而动物乳汁和配方奶含水份较少,还须补充水分。
8、母乳喂养婴儿吸吮肌肉运动,有助于面部正常发育,且预防奶瓶引起的龋齿。
9、母乳喂养有利于增进母子情感。俗话说,母子连心。新妈妈们通过婴儿吮吸母亲乳头的刺激,能增进母亲对婴儿的抚爱、关爱、疼爱之情,婴儿通过吮吸母乳,与母亲有切肤之温暖,切肤之亲近,既感到安全,又感到高兴。因此,母子之间的情感就在这微妙之中不断沟通与递进,不断增进和升华。
10、母乳喂养可减少女性患卵巢癌、乳腺癌的机率。已有科学家经过调查、和发现,将母乳喂养和非母乳喂养的新妈妈进得比对,凡使用了母乳喂养的新妈妈患卵巢癌、乳腺癌的机率要大大低于非使用母乳喂养的新妈妈们。
11、降低婴儿猝死症SIDS、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危险。母乳中未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易吸收,钙磷比例适宜,糖类以乳糖为主,有利于钙质吸收,总渗透压不高,不易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2、预防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湿疹等疾病。
13、预防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研究表明,吃母乳的新生儿,成年以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几率,要比未吃母乳者小得多。
小孩一般喂母乳几个月
一般宝宝在8-可以断奶,但断奶需慢慢来,宝宝的健康成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的补充,因此,逐步添加辅食直至顺利过渡到正常普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在断奶时机的把握上,年轻的妈妈们常常操之过急,仓猝断奶,反而造成宝宝食欲的锐减。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母乳所供给的各种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一般在9至12个月时可以断奶,在奶制品或其他代乳品缺乏的地区,断奶可适当延迟至1岁半左右。
但断奶的月龄没有硬性规定,如果母亲奶多可多喂一段时间,一般到1岁左右断奶。母乳少,但小儿愿意同时吃牛奶或其他食品,也可多吃一段时间,如果母乳少,而小儿又不愿吃奶制品及其他食品的,则应早一点断奶,可提前到6个月就断奶了。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