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孩子总低着头、说话声音很小,明明喜欢的活动却摇头说 “我不行”,哪怕做得好也会说 “是运气好”,你或许既心疼又着急 —— 别慌,孩子的自卑压抑不是 “性格内向”,更不是 “没出息”,而是他暂时没攒够 “相信自己” 的力量,需要你用温柔的方法慢慢帮他搭建底气。
用 “具体夸” 替代 “笼统赞”,让孩子看见自己的价值
别总说 “你真棒”“你真聪明”,这类笼统的表扬会让自卑的孩子觉得 “我没做到就不棒了”。换成具体细节:“你今天拼乐高时,发现少了一块零件没慌,还自己找到替代的办法,特别会想办法”“你刚才和小朋友说话时,主动让他先讲,特别有礼貌”。具体的肯定能让孩子清晰感受到 “我做的这件事被看见”,慢慢相信 “我有能做好的地方”。
允许 “做不好”,陪孩子面对 “挫折小瞬间”
孩子怕尝试,常是因为怕 “做错被说”。比如孩子画画时说 “我画得不好”,别抢着说 “妈妈帮你画”,也别说 “这有什么难的”,蹲下来和他一起看:“你看这个太阳的颜色涂得很均匀,要是觉得线条不直,咱们一起试着多画两次,一次画成这样已经很厉害啦”。接纳他的不完美,陪他一起解决小问题,孩子会知道 “做不好不可怕,我可以慢慢学”。
给 “微小任务”,帮孩子积累 “掌控感”
自卑的孩子常觉得 “我什么都做不了”,从日常小事里找 “能完成的小任务”:让他负责每天给盆栽浇一次水、摆好自己的碗筷,或者帮家人递东西。完成后及时说:“今天盆栽喝到水了,多亏你记得;碗筷摆得整整齐齐,帮了家里大忙”。这些小事带来的 “我能做到” 的感觉,会像小石子一样,慢慢堆成自信的小山。
主动聊 “感受”,不让压抑藏在心里
孩子压抑时很少主动说,家长可以温柔引导:“妈妈发现你今天回来后没怎么笑,是不是在学校有不开心的事呀?不管是觉得难的事,还是怕说的事,都可以和妈妈讲,妈妈不会怪你,只会和你一起想办法”。认真听他说,哪怕是 “同学没和我玩” 这样的小事,也别觉得 “不值一提”,让孩子知道 “我的感受很重要,不用藏着”。
帮孩子走出自卑压抑,不用急着 “让他立刻变开朗”,每天多一点具体的肯定、多一次耐心的陪伴,孩子会慢慢从 “我不行” 变成 “我试试”,再到 “我能行”—— 你温柔的等待,就是他找回自信好的底气。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