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音测听
全站导航
查找疾病
热门疾病
疾病库首页 > 纯音测听检查 >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纯音测听是测试听敏度的、标准化的主观行为反应测听,它包括气导听阈和骨导听阈测试。测试目的:反映受试者在安静环境下所能听到的各个频率的最小声音的听力级,了解听力正常与否以及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并作为诊断和处理依据。测试基本原则:先作气导测听,并先测气导听阈较佳耳的骨导,骨导测听时非测试耳都应加掩蔽。

检查标本:不需要
检查方式:疾病综合检查
检查分类:物理检查
检查项目:五官/头颈
检查分析
正常指标:

  最重要的范围在500~2000Hz之间,称人的语音范围。

异常指标:

  异常结果:传导性聋骨导曲线正常或接近正常,气导曲线听力损失在30~60dB之间,一般低频听力损失较重。

检查分析:

  气导测听(1)给测试音持续1-2秒/次,给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是不规则的,但每次间隔不得短于给声的持续时间。(2)步:升降法:先用1000Hz 40dBHL让受测试者熟悉,无反应则以10dB一档加大测试音,直到作出反应,把测试音降-10dB,而后再逐渐增加到作出反应,间隔1-2秒后再在这同一听力级上给测试音,如再次作出反应,即可开始测听;上升法:熟悉测试音后降10dB给声,听不到则5dB一档加大声级,直到反应。(3)第二步:升降法:作出反应后,再加5dB,然后5dB一档地递降,直至无反应,再降5dB,再5dB一档地递增,如此反复升降3次,将3次听到声音作出反应的最小数加以平均,即得听阈级;上升法:作出反应,降10dB,然后再5dB一档递增,反复5次给声,其中在同一听力级作出反应的即为听力阈级。(4)第三步:测试下一频率,可在刚测得的听阈下10dB开始,如此依次完成各应测频率。(5)第四步:用同法测另一耳。(6)测试频率的顺序为:1000、2000、3000、4000、6000、8000、1000、500、250Hz,在复制1000Hz时,结果与次差10dB以上时,应依次复测各频率,直到误差在5dB以。整个过程限于20分钟内完成(或中间调整休息几分钟)。当测试耳的纯音声级大于非测试耳骨导听阈加耳间衰减(IA)时,就可以有交叉听力,这时就要在非测试耳加掩蔽噪声。(1)步:不加掩蔽受试耳听阈,于非测试耳给相当于该耳听阈级的有效掩蔽级的窄带噪音,逐档加大噪音直至听不到测试音,或超过测试等级。(2)第二步:如噪音级和测试音相等时仍能听到纯音,则这一纯音即为听阈级,如纯音被掩蔽,则增加纯音级直至再听到纯音。(3)第三步:加5dB噪音,如听不到测试音,加大测试音直至能听到,重复这一步骤,直至连续两次加5dB噪音,而纯音不需加大仍可听到,这一在加了10dB仍能听到的纯音级就是听阈级。注意:有过度掩蔽(噪音传至受试耳)的可能。即当非测试耳给的掩蔽噪声超过耳间衰减级时,就可传至测试耳的耳蜗,使本来测试耳听到的信号不再能听到。[1]

  骨导测听测试骨导听阈时,应在测试耳不堵耳(不戴气导耳机)时测听,非测试耳则可用戴气导耳机方式加噪声掩蔽。另外,骨导振动器应避免接触耳廓,否则通过振动耳廓,可把声传至外耳道。(1) 步:受试耳戴好骨导耳机(部位在耳廓后方的乳突部位),对侧耳戴气导耳机,先不加掩蔽噪声测骨导听阈。(2) 第二步:于非测试耳加相当于该耳气导听阈级的有效掩蔽级的噪音,逐步加大噪声至听不到纯音,或噪声级超过测试音。(3) 第三步:如噪声级比测试音高40dB仍能听到纯音,则这一纯音级即为骨导听阈级,如纯音被掩蔽,则加大噪声直至又能听到纯音。(4) 第四步:增加5dB噪音级,如测试音听不到了,则加大纯音,直到加至重新听到纯音,重复这一步骤,直至连续两次增加5dB噪声,纯音保持不变仍能听到纯音。在测试中,需注意随时和受试者交流,观察患者的状态,保证行为测试的准确性。

适宜人群:

  听力减退、 听力下降、 中枢性耳聋、 波动性听力减退、 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等患者。

不适宜人群:

  听力正常的人群。

检查注意事项

  疾病综合检查是指检查包含多种检查方式,检查注意事项依据具体的项目有所区别,一般原则为:

  1. 检查前一日晚餐应尽可能吃清淡的食物,晚上十点以后请勿进食,但可喝适量的水,请勿饮酒,勿劳累。检查前三天不要参加长跑或者其他激烈的体育运动。

  2. 当天清晨空腹,当日清晨可提前留置尿、粪便标本,取尿液标本时需取中段尿。

  3.体检时不要穿过于复杂的服装,以方便穿、脱。女性不要穿连衣裙、高筒袜、连裤袜,男性不要打领带。高领套头衫、紧袖上衣、紧腿裤子都不宜穿着,以防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女士月经前后两天及月经期内不宜进行尿常规检查和妇科检查。

相关检查 相关疾病
混合性耳聋相关文章 更多
混合性耳聋疾病常识 更多
推荐阅读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