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常规
全站导航
查找疾病
热门疾病
疾病库首页 > 大便常规检查 > 检查分析
检查分析
正常指标:

  正常范围:量:成人天天排便1次,100~300g重。颜色和性状:成人便呈黄褐色,柱状软便;婴儿便呈(金)黄色或黄绿色,糊状。气味:虽有臭味,但无难以接受的恶臭。寄生虫及卵:无。

异常指标:

  数量颜色形状出现异常

检查分析:

  (一)粪便一般性状检查

  正常粪便由已消化或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消化液、细菌、肠道脱落细胞等组成,呈褐色、圆柱状软便。

  颜色异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黑色或柏油样: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出血、食道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肿瘤等。如服铁剂、铋剂或进食动物血及肝脏后粪便也可呈黑色。

  2.白陶土色:见于胆道完全梗阻时或服钡餐造影后。

  3.果酱色:见于阿米巴痢疾或肠套叠时。

  4.红色: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疮、肛裂、肠息肉、结肠癌、放射性结肠炎等,或服用番茄、红辣椒、扑蛲灵、酚酞、保泰松、利福平、阿司匹林后。

  5.绿色:因肠管蠕动过快,胆绿素在肠内尚未转变为粪胆素所致,多见于婴幼儿急性腹泻及空肠弯曲菌肠炎。

  性状异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稀粥样便:见于服用缓泻剂后。

  2.水样便:见于急性肠炎、食物中毒等。婴幼儿腹泻常见蛋花汤样便;霍乱、副霍乱可见米泔水样便;出血性小肠炎可见赤豆汤样便。

  3.黏液便:见于结肠过敏症或慢性结肠炎。

  4.黏液脓血便:见于急、慢性痢疾。

  5.凝乳块:多见于婴儿粪便中,呈白色块样物,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或饮食过多所致。

  6.米泔样便:常见于重症霍乱、副霍乱患者。

  7细条样便:常见于直肠癌。

  气味异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肉食者臭味重,素食者臭味轻,粪便恶臭且呈碱性反应时,乃因未消化的蛋白质发生腐败所致患者患慢性肠炎、胰腺疾病、消化道大出血,结肠或直肠癌溃烂时,粪便亦有腐败恶臭味。阿米巴性肠炎粪便呈鱼腥臭味,如脂肪及糖类消化或吸收不良时,由于脂肪酸分解及糖的发酵而使粪便呈酸臭味。

  其他异常情况:

  酸碱反应:正常人的粪便为中性、弱酸性或弱碱性。食肉多者呈碱性,高度腐败时为强碱性,食糖类及脂肪多时呈酸性,异常发酵时为强酸性。细菌性痢疾、血只吸虫病粪便常呈碱性;阿米巴痢疾粪便常呈酸性。

  寄生虫:蛔虫、晓虫、带绦虫等较大虫体或其片段肉眼即可分辨,钩虫虫体须将粪便冲冼过筛方可看到。服驱虫剂后应查找有无虫体,驱带绦虫后应仔细寻找其头节。

  结石:粪便中可见到胆石、胰石、粪石等,最重要且最多见的是胆石。常见于应用排石药物或碎石术之后,较大者肉眼可见到,较小者需用铜筛淘洗粪便后仔细查找才能见到。

  (二)粪便化学检查

  隐血试验:隐血是指消化道出血量很少,肉眼不见血色,而且少量红细胞又被消化分解发致显微镜下也无从发现的出血状况而言。

  粪胆色素检查:正常粪便中无胆红素而有粪胆原及粪胆素。粪胆色素检查包括胆红素、粪胆原、粪便胆素检查。

  消化吸收功能试验:包括脂肪消化吸收试验,蛋白质消化吸收试验和糖类消化吸收试验等。

  (三)粪便的显微镜检查

  粪便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是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可以从中发现病理成分,如各种细胞、寄生虫卵、真菌、细菌、原虫等,并可通过观察各种食物残渣以了解消化吸收功能。为此,必须熟悉这些成分的形态。

适宜人群:

  临床最常用的检验之一,可初步了解消化系统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

不适宜人群:

      没有不适宜人群

寄生虫感染相关文章 更多
寄生虫感染疾病常识 更多
推荐阅读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