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及胆囊叩诊
全站导航
查找疾病
热门疾病
疾病库首页 > 肝脏及胆囊叩诊检查 >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肝脏及胆囊叩诊是用于检查腹部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目的是叩诊肝上下界和肝区、胆囊有无叩击痛。肝区叩击痛对诊断肝炎、肝脓肿有一定的意义;胆囊位置较深,用叩诊方法不能叩出其大小,但出现胆囊叩击痛,有助于胆囊炎的诊断。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病变部位及相对应的病征。肝区叩击痛中脾脏叩诊,当脾脏触诊不满意或在肋下触到很少的脾缘时,宜用脾脏叩诊法进一步检查脾脏大小。

检查标本:不需要
检查方式:触诊
检查分类:物理检查
检查项目:肝胆功能
检查分析
正常指标:

  正常的肝脏,肝上下界适合临床的生理机能和肝区、胆囊无叩击痛。

异常指标:

  肝区叩击痛,脾浊音区改变,肝浊音区改变

检查分析:

  肝区叩击痛对诊断肝炎、肝脓肿有一定的意义;胆囊位置较深,用叩诊方法不能叩出其大小,但出现胆囊叩击痛,有助于胆囊炎的诊断。肝区及胆囊叩诊的异常情况是脾浊音区改变,脾浊音区扩大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脾浊音区缩小见于左侧气胸、胃扩张、鼓肠等。病理情况下,肝浊音界上移见于右肺纤维化、右下肺不张、气腹和鼓肠等;肝浊音界下移见于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内脏下垂等。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癌、肝脓肿、肝炎、肝淤血、多囊肝等;膈下脓肿时,由于肝脏下移和膈肌升高,肝浊音区也扩大,但肝脏本身并未增大。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和胃肠胀气等。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者,多因肝脏表面被气体覆盖所致,是急性胃肠穿孔的一个重要征象。

适宜人群:

  常规体检项目,肝胆疾病,胸腔疾病,腹部表征异常。

不适宜人群:

  基本无不适合人群,但心理精神异常者应注意。

检查注意事项

  触诊是通过触、摸、按、压被检查局部、以了解体表(皮肤及皮下组织等)及脏器(心、肺、肝、脾、肾、子宫等)的物理特征,可对检查部位及脏器是否发生病变提供直观的重要依据。

  1.向医生了解触诊的目的,消除紧张情绪,密切配合医生要求。

  2.触诊时,检查者手应温暖,动作要轻。由下而上,先左后右,由浅入深。

  3.病人应采取适当体位,才能获得满意检查效果。

  4.先从正常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病变区域,最后检查病变部位,检查压痛及反跳痛要放在最后进行。注意比较病变区与健康部位。

  5.应注意病变的部位、特点、毗邻关系,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来源。

相关检查 相关疾病
肝硬化相关文章 更多
肝硬化疾病常识 更多
推荐阅读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