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粒细胞系统
全站导航
查找疾病
热门疾病
疾病库首页 > 骨髓粒细胞系统检查 >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骨髓粒细胞系统是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一个类型,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骨髓细胞学检查对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有价值,同时对诊断其他非造血系统疾病,对不明原因发热、恶病质、原因不明的肝脾肿大有鉴别诊断意义。

检查标本:身体组织
检查方式:穿刺
检查分类:病理检查
检查项目:血液相关
检查分析
正常指标:

  原血细胞:0-0.007 (0-0.7%)。

  原粒细胞:0-0.0180 (0-1.8%)。

  早幼粒细胞:0.004-0.039 (0.4%-3.9%)。

  中性粒细胞:

  中幼:0.022-0.122 (2.2%-12.2%)。

  晚幼:0.035-0.132 (3.5%-13.2%)。

  杆状核:0.164-0.321 (16.4%-32.1%)。

  分叶核:0.042-0.212 (4.2%-21.2%)。

  嗜酸性粒细胞:

  中幼:0-0.014 (0-1.4%)。

  晚幼:0-0.018 (0-1.8%)。

  杆状核:0.002-0.039 (0.2%-3.9%)。

  分叶核:0-0.042 (0-4.2%)。

  嗜碱性粒细胞:

  中幼:0-0.002 (0-0.2%)。

  晚幼:0-0.003 (0-0.3%)。

  杆状核:0-0.004 (0-0.4%)。

  分叶核:0-0.002 (0-0.2%)。

异常指标:

      增高,减少

检查分析:

  增多:

  (1) 以原粒和早幼粒细胞增多(占20%-90%)为主: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此时常伴有粒细胞形态异常,鉴别困难。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时,除原始细胞增多外,可见中、晚幼粒增多、嗜碱粒细胞比例增加。

  (2) 以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占20%-50%)为主: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3) 以中性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各种急性感染(细菌、螺旋体、原虫)、代谢障碍(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痛风)、某些药物和毒素的影响(汞、注射异种蛋白)严重烧伤、急性失血、大手术后,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 嗜酸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吕佛琉综合征、热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寄生虫感染(旋毛虫、血吸虫、肺吸虫。某些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

  (5) 嗜碱粒细胞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深部X线照射后反应。

  减少:

  各种化学、物理因素及严重病毒感染,此时并有成熟停滞及粒细胞形态异常,如中毒性颗粒及空泡等。

适宜人群:

      粒细胞出现异常的患者,或出现以上症状的患者。

不适宜人群:

  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检查

检查注意事项

  穿刺是将穿刺针刺入体腔抽取分泌物做化验,向体腔注入气体或造影剂做造影检查,或向体腔内注入药物的一种诊疗技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有超声引导和CT引导下穿刺两种方式。超声引导更适合浅表淋巴结和腹部的一些器官如肝脏、肾脏等;骨头、肺脏一般采取CT引导方式。

  1、 穿刺局部按压15分钟。

  2、 静卧或静坐,1小时。

  3、 禁食水2小时。

  4、 陪同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心率、意识、体温变化。

  5、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和止血药物预防感染治疗。

  6、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

  7、作诊断性穿刺时,应立即送验腹腔积液常规、生化、细菌培养和脱落细胞检查。

相关检查
相关文章 更多
推荐阅读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