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症和抑郁症的区别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疾病,长期受到抑郁症困扰的人容易出现自杀倾向,而忧郁症的危害远远不及抑郁症,下面为大家介绍抑郁症的典型症状表现。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负罪感,无用感和无安全感。抑郁症通常对自己,周围和未来感觉消极。他们可能对往事有负罪感。很多抑郁症感到自己无用,认为抑郁症是对他们做过的或未做事情的一种惩罚。抑郁症可以导致不安全感和对他人的依赖,亦可以导致不修边服和不讲个人卫生。
二、在你的日常活动中兴趣、乐趣缺乏和缺乏内驱力。抑郁症使人对平时被视为很重要的事情漠不关心。你可能不得不强迫自己完成该做的事情。甚至对一桩小事情似乎也是一种负担。很多抑郁症说自己是厌烦和懒惰的,尽管他们无睡眠问题,他们还总是感到疲劳。你可能常常感到胸闷、心慌,去医院检查也常常查不出原因。
三、睡眠问题。许多抑郁症失眠,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眠多梦,易惊醒,以及早醒,早醒往往是抑郁症病人的特征性症状之一。另外一些抑郁症可能睡得太多,或他们除了正常的夜间睡眠之外还需要经常性的瞌睡。
抑郁症到底应该怎样治疗呢
1.治疗目标
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①提高临床治疗好率,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②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③预防*。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等。
3.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已经得到。
4.物理治疗
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的及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可采用改良电抽搐治疗。电抽搐治疗后仍需用药物维持治疗。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
抑郁症的表现
1.抑郁心境。这是抑郁症主要的特征,轻者心情不佳、苦恼、忧伤,终日唉声叹气;重者情绪低沉、悲观、绝望,有自杀倾向。
2.快感缺失。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丧失,对各种娱乐或令人高兴的事体验不到乐趣。轻者尽量回避社交活动;重者闭门独居、疏远亲友、杜绝社交。
3.疲劳感,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疲劳感。轻者感觉自己身体疲倦,力不从心,生活和工作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者甚至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能顾及。
4、睡眠障碍。约有70%~80%的抑郁症伴有睡眠障碍,通常入睡无困难,但几小时后即醒,故称为清晨失眠症、中途觉醒及末期失眠症,醒后又处于抑郁心情之中。伴有焦虑症者表现为入睡困难和恶梦多,还有少数的抑郁症睡眠过多,称为多睡性抑郁。
5.食欲改变。表现为进食减少,体重减轻,重者则终日不思茶饭,但也有少数有食欲增强的现象。
抑郁症的病因
遗传因素10%
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患病者血缘关系愈近,患病概率越高。一级亲属患病的概率远高于其他亲属,这与遗传疾病的一般规律相符。
生化因素25%
儿茶酚胺假说主要指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下降有关;由于很多抗抑郁剂,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或者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使用后,虽然大脑突触间隙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很快升高,但抗抑郁的效果一般还是需要2周左右才会起效,因此又有了5-HT和NE受体敏感性增高超敏的假说。
心理-社会因素25%
各种重大生活事件突然发生,或长期持续存在会引起强烈或者和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导致抑郁症的产生。迄今为止,抑郁症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也无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 概括的说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正因为抑郁症目前病因不明,有关假说很多。
抑郁症鉴别
抑郁性神经症的
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作诱因,慢性起病,肯定而不太严重的抑郁伴有神经症症状,工作,交际,生活能力受影响较轻,有求治欲望,人格完整,病程持续2年以上是抑郁性神经症的主要依据,以下10项内容可作为抑郁性神经症的参考
1病前有抑郁性格;
2有精神因素诱发;
3精神运动性抑制不明显;
4 无体重减轻,厌食等生物学症状;
5心境抑郁为主要症状;
6伴有焦虑症状;
7无严重的自责;
8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9有主动治疗要求;
10以往没有发作间歇。
排除标准
1.不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与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标准,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鉴别可参考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标准。
主要跟以下几种疾病鉴别
1、内源性抑郁症包括单相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既有抑郁发作,也有躁狂发作,以及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抑郁症。
2、体因性抑郁症各种身体和神经疾病所致,也包括药物和各种有害物质所致者。
3、心因性和反应性抑郁症心因性抑郁症照例一生只发作一次,如果发作两次,应该视为偏离常态的人格之反应,或者根本就是内源性抑郁症。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