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查:
1.1.血常规检查:假动脉瘤继发血肿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1.2.细菌学培养:发生血肿感染时,血培养和伤口分泌物培养可有细胞生长,75%为金黄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术前血液细菌培养与再次手术时的移植血管及其周围组织培养,菌种一致。
1.3.食管胃十二指肠镜(EGD):是最常应用的检查方法,其可深达十二指肠第4段,排除其他胃,十二指肠的出血,若发现十二指肠第3或第4段有黏膜缺损,血块或发现移植血管壁或其吻合口的缝线,则可明确诊断,EGD检查的确诊率约80%,在手术室中检查最理想。
1.4.增强CT检查:腹部及盆腔CT对于不明原因的败血症有一定的帮助,在AEF的患者,CT检查可发现于移植血管的周围有液体或气体,除此,CT检查若发现移植血管周围组织肿胀或炎症,动脉钙化边缘周围气体,假性动脉瘤,附近肠道壁增厚等。
1.5.血管造影:有时可见血管吻合口的远或近端的假性动脉瘤和造影剂流入肠管,则可明确诊断,但因血流速极快,很少见到典型的X线征,虽如此,血管造影可提供动脉解剖的特征及设计再手术。
1.6.MRI成像:虽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其诊断AEF的价值仍存在一些问题,MRI成像检查有可能准确检出移植血管是否有感染,若MRI检查发现移植血管周围于手术后3月仍有积液,则提示有感染,结合临床的其他指征可作出诊断,移植血管的肌肉,其信号强度增加,onT2-Weogted影像,则亦揭示感染的可能。
1.7.胃肠道钡剂检查:应尽量避免应用,纵然可得出诊断,但钡剂流入血管内有一定风险,X线平片检查,前已叙述其用途,另若病情稳定,不是大量消化道出血,可应用标记红细胞核扫描,检出其出血的部位。
1.8.其他检查:若病情稳定,不是大量消化道出血,可应用标记白细胞扫描,检出其出血部位,另外结肠镜,腔窦X线照相(Sinogram)等亦均有助于诊断。
2.诊断:病史或检查中有下列线索,应怀疑主动脉肠道瘘:
2.1.病人原仅有无痛性(或略痛,不适)的腹部搏动性肿块病史,近期出现腹痛或疼痛突然加剧,并涉及到腰背部时,常是动脉瘤破裂先兆;
2.2.腹部脐周可触及一膨胀性,搏动性肿块,并可听到收缩期杂音,但出血具有间歇性的特征,对于病情不稳,胃肠道持续出血者则常须手术探查方能确定其诊断,对于出血量不多或间歇出血的患者病情允许时,则须检查有无移植物的感染可能,有无败血症的发生,影像学检查和内镜可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证据。
然而,各种检查无一能够提示极其可靠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病征考虑,有时须剖腹探查才能获得诊断。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
2023-09-27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
2023-09-27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教师培训(试讲)工作
2023-09-27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
2023-09-27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
2023-09-27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正式启用
2023-09-27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
2023-09-27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竞赛夺冠
2023-09-27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牌匾高血压达标中心高峰论坛同时举行
2023-09-27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举办第四届教师教学竞赛
2023-09-27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