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往将正常人舌背上出现的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称作舌苔。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舌苔是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舌苔由于人们的咀嚼和吞咽动作的进行,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仅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可是当机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得咀嚼和舌的动作进行减少,或是唾液的分泌发生了减少,此时舌苔往往就变厚。关于舌苔的形质,一般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1、苔的有无:正常舌有一层薄白苔,而在疾病过程中,舌苔往往从有到无,是胃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落之后,复生有薄白苔,则是邪退正生,胃气渐复的表现。
2、苔的厚薄: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质为厚苔。临床上测定患者正邪盛衰和病情的深浅轻重可以根据舌苔的厚薄。
3、舌苔的腐腻和舌苔的偏全:舌苔在舌面分布的变化。舌苔布满全舌称为全。舌苔偏布于舌面的前、后、左、右某一局部,称为偏。根据舌苔的全偏人们可以判断病变的所在。
4、舌苔的真假:临床上还可以通过辨别舌苔的真假进而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凡患者的舌苔紧贴舌面,不易刮去,即真苔又称有根苔。若苔不着实,刮之即去,那么往往为假苔又称为无根苔。
而在辨别假苔时往往需注意三个方面:,清晨发现舌苔满布,但是在饮食后苔即退去,虽属假苔,但是并非无根;若退后舌苔较少或是表现为无苔,则此时往往为里虚;第二,舌苔刮之即去,则显示病较轻浅;若揩之即去,病更轻浅;第三,如果出现有一片厚苔而无根,那么则判断是原有胃气,而后胃气虚乏,不能蒸化胃液上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