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的学名称为腧穴,一般可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耳穴四类,指的是在人体的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由于相应的腧穴在疾病发生时往往可出现压痛、酸楚、麻木、结节、肿胀、变色、凹陷等各种反应。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利用腧穴的病理反应特点来帮助中医诊断疾病。
穴位也叫穴、穴道。它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少的地方。腧穴上之所以会出现的不同病理反应往往是因为在疾病的过程中脏腑经络出现气血失调的结果。故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相应的经络点从而为病人进行疾病的治疗。
众所周知,腧穴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为人体的脏腑输注经络气血,从而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在临床上,医生往往会利用腧穴的功能特点,从而对病人的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医生通过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刺激人体相应的腧穴,可以疏通人体经络,激发人体经气,调整人体气血运行,最终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利用刺激腧穴治疗疾病的作用不仅对人体局部脏腑、器官病症有效,而且对相应经脉循行路线上与该穴相距较远的脏腑、器官病症也有效果。
腧穴的主治作用大致包括以下几种:近治作用。近治作用是所有腧穴主治作用中具有的共同特点。只要是腧穴都能够治疗该穴所在人体部位及其邻近组织、器官的疾病。远治作用。 远治作用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它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对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特殊作用 ,专家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针刺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着双相的良性调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