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hypotension)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低于正常水平。低血压的诊断迄今尚无确切的数值规定,一般认为,当动脉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时可称为低血压或低血压状态。根据其产生原因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生理性低血压状态和病理性的低血压病。
典型表现
1、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血压测值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是没有任何自觉症状。
2、病理性低血压病
(1)疲乏、无力:尤其是早上,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软无力,经午睡或休息后可好转,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这种倦怠感与患者实际工作或活动所消耗的体力不相称,即这种乏力并非都是因疲劳过度所致。
(2)头痛、头晕:在低血压病的患者中,头痛可以是惟一的主诉,其头痛往往在紧张的脑力或体力活动后较为明显,头痛性质和程度不一,多表现为颞顶区或枕下区隐痛,也可呈剧烈的搏动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头晕轻重不一,轻者两眼发黑、眩晕;重者可以失神,甚至晕厥倒地,常在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时最易发生。此外,静止而又负担过重的工作条件下也易发生。
(3)心前区隐痛或不适:低血压病患者心前区隐痛、不适,不仅可在体力劳动或紧张脑力劳动时发作,在安静时也可发作,甚至引起心绞痛样发作。
(4)神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和失眠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表现为多汗、皮肤苍白或轻度发绀,浑身忽冷忽热,时有蚁爬感,手脚麻木等。
(5)内分泌功能减退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类物质不足,部分患者血糖降低和性功能衰退。
(6)其他:可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消化不良,以及血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抵抗力降低易引起感染等征象。
症状起因
引起低血压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体位、妊娠、情绪激动等生理性因素;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血容量不足等病理性因素。
1、生理性因素
(1)体位性低血压,即坐位或平躺后突然站立,引起的低血压。
(2)妊娠、情绪激动、缺水等也可引起低血压。
2、病理性因素
(1)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等。
(2)内分泌代谢疾病:垂体功能减退症、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
(3)心血管系统疾病: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严重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多发性大动脉炎(无脉症)等。
(4)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重症肺结核、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5)血容量不足:腹泻、呕吐、大量脱水、过度利尿、出汗过多、失血过多等。
(6)医源性:镇静、催眠类药物,扩张血管药物,交感神经阻滞药物,利尿剂,脱水剂,抗抑郁药物等。
(7)其他:如高原性低血压、类癌综合征等。
常见疾病
体位性低血压、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类癌综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