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疗法是十一种基本心理疗法理论之一,注重主观体验。存在主义治疗法可称为治疗实务的一种智性取向(approach)或是治疗者所遵循的一种哲学(philosophy),因为存在主义治疗法并非独立的治疗学派,也不是一种可以明确界定模式的特殊治疗技术。
理论依据
1、自我知觉能力
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决定及反应,系因我们拥有自我察觉的能力。察觉能力愈强,自由的可能性也就愈大,因为拓展我们的察觉能力,即能增进我们充分体验生活的能力。我们察觉的命题包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拥有无限的时间去完成生活中想要做的一切事情; 我们有采取行动或不行动的潜能;即使不行动,也是一种决定;由于我们选择自己的行动,因此能创造出自己的部分命运;人生意义是我们寻求及创造成独特目的之产物,并不会自动出现;基本上,存在的焦虑来自于我们的自由意识,它是我们生活里的重要部分;当我们对可行的抉择增加察觉能力时,同时也就增加了对抉择结果所应负的责任感;我们很难克服寂寞、无意义、空虚、内疚和孤独; 基本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但是我们也有和他人建立关系的机会。
2、自由与责任
存在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尽管我们渴望自由,但是我们常常会想方设法逃离我们的自由。尽管我们无法选择是否来到这个世界,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自己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正因为这种自由的存在,我们就不得不担负起指导自己生活的责任。
治疗师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要帮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是如何让别人来为自己作决定的;二是要鼓励他们逐渐学会为自己作选择。
3、建立自我认同感并建立对个体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我们大多数人的麻烦往往出现在我们努力通过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寻求方向、答案、信仰与价值德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信任自己,也不从自身寻找生活冲突的答案,反而去努力成为别人希望我们成为的那个人。这样,我们的生活就根植于他人的预期,而我们也将和自己形同陌路。
存在主义治疗师可能会以要求来访者强化自己的感受开始治疗的过程。当我们学会自立并让自己充分体会自己的力量时,与他人的关系便可以赋予我们自我实现的感受(而非缺失感)。然而,如果我们感觉自己被忽视了,那么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将只会是一种寄生关系,再无其他可能。也许治疗的主要功能就在于帮助来访者区分神经质的依赖与积极的人际关系——双方都能从这种关系中获得成长——之间的区别。
4、寻求意义、目的、价值和目标
治疗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来访者需要丢弃原有的(被强加的)价值观,但是又没有新的可以取代。……治疗过程的任务就在于帮助来访者创建一个与其存在方式相符的价值观体系。
人们时常会被生活的空虚所困,因此他们就会放弃为自己的生活寻找意义的努力。经历无意义感并为自己有意义的生活建立价值观,这些都是治疗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主题。治疗师的职责不是告诉来访者他们的生活意义是什么,而是要指出,哪怕是在痛苦的时候,他们也能发现生活的意义。然而,生活的意义可不是我们能够直接寻找到并获得的东西。矛盾的是,我们越是理性地去寻找它,我们就越可能错过它。
5、焦虑是生活的条件
存在主义焦虑是人们在面对“存在的问题”——死亡、自由、选择、孤独和无意义事不可避免的结果。存在主义焦虑可能会成为引发个体成长的刺激物。很多寻求治疗的人们都希望找到消除其焦虑的办法。然而,开辟新生活必然意味着要接纳新焦虑,所以,如果我们尝试减少焦虑,那么必然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Van Deurzen(1991)认为存在主力疗法的核心目标不是帮助人们过上更舒适轻松的生活,而是鼓励来访者承认并处理不安和焦虑的根源。正视存在主义焦虑就是要将生活看做一个充满冒险的旅程,而不是让自己停留在看似可以提供保障的安全感后面。
6、察觉死亡与不存在
叶伦(2003)指出,治疗师应该直接和来访者说明死亡的现实性。亚隆认为对死亡的恐惧会潜伏下来并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终身的负面影响。
存在主义疗法的其中一个焦点就是要探索来访者对自己重视的工作的投入程度。……畏惧死亡的人必然会畏惧生活。当我们从情绪上接纳自己最终必然死亡的现实之后,我们就将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选择以及我们的终极责任——决定自己生活的质量。
治疗技术:
存在主义治疗法大多并不像其它学派拥有一套定义完整的治疗技术, 因此他们有时会引用其它学派的技术。而由法兰克创立的意义治疗学派发展出了两种治疗技术。
矛盾意向法:
对于预期焦虑的病人,Frankl提出矛盾意向法,要病人故意去恐惧他所害怕的东西,使病人的态度颠倒。透过矛盾意向法,当事人可以客观的观察自己的焦虑,能够避免因对于焦虑的期待不安导致焦虑愈上升,呈现恶性循环的状况。
减反省法:
减反省法适用来解决当事人的过分注意和过分反省。反省通常是潜意识的自动的思考,反省过剩时往往会阻碍了行为的进展。因此必须借着减反省法重建自己身心是值得信赖的理念。 而减反省法的另一功用是希望当事人能将注意力转到生活的积极面,朝未来的方向看,而避免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困境。
治疗阶段:
澄清
在阶段,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找出并弄清楚他们对世界的想法。让来访者说出并质疑他们看待和了解自己的存在的方式。治疗师考察他们的价值、信念、假设的可靠性。这个任务对很多来访者都是困难的,因为他们在最初把问题都看做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他们可能会着重于讲别人怎样“让他们感到”如何,或者他们的行动或没有行动如何主要是他人的责
任。咨询师教会他们怎样考察自己的存在,检查他们自己在造成生活中的问题上的作用。
订立改变的目标
这个阶段是鼓励来访者更全面地考察他们当前价值系统的来源和权威。这一自我探索过程通常会导向新的想法,对他们的价值和态度导致某种重建。来访者会更好地考虑什么样的生活值得过,对自己内部的价值过程有更清晰的了解。
行动:
在存在主义治疗的最后阶段中,要帮助来访者将所学到的有关对自己的了解付诸行动。
治疗的目标是让来访者找到办法将他们考察过的和内化的价值以具体的方法给予实施。来访
者通常会发现他们的强项,找出利用这些强项帮助自己过一个有目标的生活的方式。
局限性:
1、存在治疗法最受人批判的地方是,它缺少对原理原则及心理治疗实务做系统性的陈述;此外,它也经常被批判缺乏严谨的方法。
存在主义疗法往往采用自我实现、会心对话、真诚性和存在世上等含糊且笼统的术语,来叙述自己的治疗风格。由于缺乏明确性而常令人迷惑,也使得指导有关针对存在治疗过程与结果的研究产生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