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dysentery)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疾病。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肛门坠胀,大便不爽,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要特征。发生多与外感时邪疫毒、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夏秋季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痢疾病情严重者,多发生在儿童和年老体弱的患者中多因邪盛内闭,正气大伤,而形成内闭外脱的危重证候,常见急骤发病,高热惊厥,甚则昏迷而导致死亡。西医学中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属本病范畴。
基本病因
本病的发生多与外感时邪疫毒、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主要为邪阻大肠,传导失司,气血壅滞,肠络受损,滞下脓血。病位主要在肠,与脾胃有密切关系。
1、外感时邪疫毒
(1)感受湿热
湿热内侵人体,蕴于肠腑,影响大肠传导功能,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素体阳虚的患者,湿从寒化,寒湿内蕴,再加上饮食不洁,邪气食积于肠中,形成寒湿痢。素体阳盛的患者,湿热内蕴,食用不洁食物,从热而化,形成湿热痢。
(2)感受疫毒
疫毒,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这种邪气产生及其致病流行,往往与反常气候有关。
2、饮食不节
平时长期偏食肥腻、过甜过咸的食物,或误食腐烂不洁食物,脾胃不能及时运化,内生湿热,或夏季食用过多寒凉水果蔬菜等,损伤脾胃,脾胃运化食物的功能失调,湿热或寒湿、食积之邪内蕴,导致肠中气机壅阻,气滞血瘀,与肠中腐浊之物相互搏结,化为脓血,而致本病。
典型症状
本病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肛门坠胀,大便不爽,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要特征。根据临床表现,可有寒热偏重及暴痢、久痢之分。
1、暴痢表现
暴痢发病急,病程短,腹痛胀满,痛而拒按,痛时窘迫欲便,便后里急后重感可暂时减轻;常为实证。
2、久痢表现
久痢发病慢,时轻时重,病程长,腹痛绵绵,痛而喜按,便后里急后重感不减,肛门坠胀明显;常为虚中夹实证候。
3、热重表现
大便排出脓血,色鲜红,甚至紫黑,浓厚黏稠腥臭,腹痛,里急后重感明显,口渴喜冷饮,口臭,小便黄或短少色红。
4、寒重表现
大便排出赤白清稀,白多赤少,清淡无臭,腹痛喜按,里急后重感不明显,面色苍白,身体寒冷,四肢不温。
5、气血耗伤
下痢白多赤少,湿邪伤及气分;下痢赤多白少,或以血为主,热邪伤及血分。
并发症
厥脱
疾病后期,若出现阴阳平衡失调,气血逆乱,阳气衰亡,阴血外脱,可并发厥脱。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寒冷,大汗淋漓,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