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短时间内(1周内),由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渗出性病变。病死率26%~44%,有效的治疗策略和措施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基本病因
临床上多种因素可造成ARDS的发生,分为直接肺损伤因素(肺源性ARDS)和间接肺损伤因素(肺外源性ARDS),前者指对肺的直接损伤,后者指肺外疾病或损伤通过激活全身炎症反应所产生的肺损伤。ARD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尽管有些致病因素可以对肺泡膜造成直接损伤,但是ARDS的本质是多种炎症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及其释放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间接介导的肺脏炎症反应。
1、直接肺损伤因素
(1)严重肺部感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肺囊虫感染等。
(2)误吸,包括胃内容物、烟雾及毒气等误吸。
(3)肺挫伤。
(4)淹溺。
(5)肺栓塞,包括脂肪、羊水、血栓栓塞等。
(6)放射性肺损伤。
(7)氧中毒等。
2、间接肺损伤因素
(1)严重肺外感染及感染性休克。
(2)严重非肺部创伤。
(3)急性重症胰腺炎。
(4)体外循环。
(5)大量输血。
(6)大面积烧伤。
(7)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8)神经源性(见于脑干或下丘脑)损伤等。
典型症状
ARDS大多数于原发病起病后72小时内发生,一般不超过7天。主要有呼吸增快、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同时可有原发病相关症状。
1、呼吸增快
呼吸增快出现较早,可在1~2天内出现,呼吸频率通常大于28次/分,随病情加重呼吸频率也逐渐增快。
2、呼吸困难、发绀
其呼吸困难的特点是呼吸深快、费力,患者常感到胸廓紧束、严重憋气,即呼吸窘迫,同时口唇及指(趾)端呈青紫色,不能用通常的吸氧疗法改善,亦不能用其他原发心肺疾病(如气胸、肺气肿、肺不张、肺炎、心脏衰竭)解释。
3、原发病症状
如肺炎患者有发热、咳嗽的症状,脓毒症患者可能有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等表现。
并发症
1、感染
该病患者易并发感染,且感染常为致死原因,可有胸闷、咳嗽等症状。适时吸痰,经常翻身拍背,有利于肺部感染的预防。
2、肺纤维化
ARDS患者在发病后数周内,可能出现肺纤维化,主要表现为肺泡组织出现瘢痕,纤维组织取代肺泡组织,导致肺泡组织变硬和加厚,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变得更加困难。
3、其他
在救治过程中应警惕肾衰竭、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