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憩室病是指一种由于各种病因导致结肠内存在憩室的疾病,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可表现为慢性间歇性左下腹痛,便秘伴腹部胀气及消化不良。一般认为本病发生与经济水平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经济发达的国家和高收人阶层发病率明显升高。目前可以通过药物对症治疗或手术治疗,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基本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肠腔经常处于高压状态、肠壁结构异常和缺陷、构成肠壁的结缔组织胶原成分的改变、结肠动力和肠神经的变化以及遗传因素与本病发生有关。
具体病因不明,目前有理论认为和消化道内纤维含量有关。
1、有学者认为西方发达国家低纤维素饮食是造成结肠憩室病的主要原因。
2、影响憩室形成的因素
(1)肠腔内压力增高:腔内压力增高是憩室形成的重要因素,慢性便秘、肠痉挛、低纤维少渣饮食等可增加结肠内压力,促进发病。
(2)肠壁的异常:随着年龄增大,结肠腔内部位的胶原纤维变细,弹性蛋白纤维作用减弱,结肠壁的弹性和张力降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憩室的形成。
(3)结肠运动能力异常:结肠憩室易发生在结肠带之间薄弱的肠壁上。当分节运动时腔内压力增高,这些潜在的薄弱部位在血管进入结肠壁的地方易形成憩室。
(4)肠壁的顺应性:肠壁的顺应性异常也可能是憩室的病因,结肠壁顺应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与肥大的平滑肌和结构紊乱的胶原纤维有关。
危险因素
1、增加红肉和脂肪含量的饮食会增加患结肠憩室病的风险。
2、吸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对乙酰氨基酚(尤其是扑热息痛)的患者以及肥胖且饮食低纤维的患者中,并发憩室疾病的发生频率增加。
典型症状
仅10%患者具有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间歇性左下腹痛,便秘伴腹部胀气及消化不良。 体检时左下腹可有压痛,扪及充满粪块的乙状结肠。
1、慢性间歇性左下腹痛。
2、便秘伴腹部胀气。
3、消化不良,可能出现口臭、嗳气、反酸、烧心、食欲下降等症状。
并发症
1、憩室炎
是起始于结肠壁微小穿孔导致的憩室周围炎。憩室炎的发生率在10%~25%,多见于左半结肠憩室。单纯性憩室炎占75%,有脓肿、梗阻、穿孔、腹膜炎、瘘管等并发症的憩室炎占25%。急性憩室炎的表现为急性左下腹痛,伴发热、下腹压痛及反跳痛、白细胞增高。左下腹部可扪及炎性腹块。部分或完全梗阻时有肠鸣音亢进,并发腹膜炎后,肠鸣音消失。伴有结肠周围脓肿的憩室炎,结肠外表现包括关节炎和坏死性脓皮病。
2、憩室出血
5%~10%患者可发生出血,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憩室的出血来源于动脉,常局限于单个憩室,多见于右半结肠。大量出血时可出现休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