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休克(spinal shock)又称脊髓休克,是指脊髓遭受严重损伤(常为脊髓横断或完全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并暂时丧失感觉、运动和反射(包括阴茎海绵体反射、肛门反射)功能,进入无反应状态,主要见于颈脊髓损伤和胸脊髓损伤。以迟缓性瘫痪为特征,患者可出现血压降低、无法排便、排尿、排汗等表现。
病因总述
在正常情况下,高级中枢通过其下行的纤维与脊髓神经元所构成的突触联系,使这些脊髓神经元保持一种阈下的兴奋状态。一旦由于急性脊髓炎、脊髓出血和脊髓外伤等原因,造成脊髓出现横贯性损害,则断离的脊髓节段突然失去高级中枢(尤其是大脑皮层、脑干网状结构和前庭核)的调节,脊髓神经元的兴奋性会暂时地降低,从而导致脊髓休克。
症状总述
脊髓休克患者会出现反射活动暂时丧失的情况,甚至出现全身瘫痪。患者还可能无法正常的排尿、排便和排汗,也可见血压降低、呼吸困难、体温降低、心动过缓等表现。
病情发展
1、脊髓休克时,横断面以下各种感觉和脊髓反射消失,同时出现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降低或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体温降低、心动过缓、呼吸困难、发汗反射消失、膀胱内尿液充盈、直肠内粪便积聚等症状。
2、患者一般在2~4周后,进入恢复期,肌张力会逐渐提升,腱反射变得活跃,出现病理反射,肢体肌力的恢复常始于下肢远端,然后逐步上移。
3、如果脊髓损伤较轻,可于数小时或数天内恢复;如果脊髓损伤较严重,这种现象可持续数周,甚至会出现完全截瘫等。
并发症
脊髓休克可能导致压疮、低血压、瘫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