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本病为全身性疾病,在人体多为隐性感染,临床表现复杂,易造成误诊,主要侵犯眼、脑、心、肝、淋巴结等。孕妇感染后,病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直接影响胎儿发育,致畸严重,已引起广泛重视。它是艾滋病患者重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
基本病因
本病由刚地弓形虫感染所致,可通过母婴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来进行传染。主要经消化道侵入人体,经局部淋巴结或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虫血症。在正常情况下,感染者可产生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多数无明显症状,当感染者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时才引起弓形虫病。
1、刚地弓形虫的生物学特性
刚地弓形虫,属于球虫目、弓形虫科、弓形虫属。弓形虫具有双宿主生活周期,分两个发育阶段。前者在各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组织内发育,后者仅于终末宿主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发育。不同发育期弓形虫的抵抗力有明显差异。滋养体对温度和消毒剂较敏感,加热54℃能存活10分钟,但对寒冷有抵抗力;在1%甲酚皂溶液(来苏)或盐酸溶液中1分钟即死亡。包囊体抵抗力较强,4℃可存活68天,胃液内可耐受3小时,但不耐干燥,56℃10分钟即可死亡。卵囊对酸、碱和常用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强,但对热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加热是防止卵囊传播最有效的方法。
2、致病机制
(1)弓形虫主要经消化道侵入人体,经局部淋巴结或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虫血症。初次感染因机体尚无特异免疫功能,血流中的弓形虫很快侵入各组织器官,在细胞内以速殖子形式迅速分离增殖,直到宿主细胞破裂后,逸出的速殖子再侵入邻近细胞,如此反复,使局部组织坏死,伴有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急性炎症反应。包囊内缓殖子是引起慢性感染的主要形式,包囊因缓殖子增殖而体积增大,挤压器官,造成功能障碍。游离的虫体可刺激机体产生迟发性变态反应,并形成肉芽肿。
(2)宿主感染弓形虫后,在正常情况下,可产生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多数无明显症状,当宿主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时才引起弓形虫病,即使隐性感染,也可导致复发或致死的播散性感染。
危险因素
兽医、屠宰人员、孕妇为高危人群。
典型症状
获得性弓形体病在感染后8~10天,即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多数为无症状的隐匿型。在严重感染或免疫功能缺陷时临床发病。慢性感染者在包囊破裂时可导致复发。先天性弓形体病,多发生在孕妇体内存在活动性感染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取决于虫株毒力、数量,患者年龄及免疫状况。
1、先天性弓形体病
(1)孕妇感染弓形体病后,40%左右可传给胎儿。
(2)如妊娠早期受染,则胚胎发育障碍,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及形成各种畸形;妊娠晚期受染,胎儿虽可正常发育,出生时或可存活,但多在生后数月、数年或更长时间,可能出现弓形体感染的症候。眼损害、脑瘫、精神症状、癫痫、智力低下常为其重要临床特征,如有脑积水、脑钙化和小头畸形,伴视网膜炎则称为“弓形体病四联征”。
(3)弓形体病的孕妇在接受磺胺类、螺旋霉素、乙胺嘧啶等治疗后,仍可出现受损表现。
(4)如前一胎因弓形体感染致畸或死胎的孕妇,若未经有效抗虫治疗,下一胎仍可继续受其危害。
(5)先天性弓形体感染直接影响优生优育,近年研究揭示男性感染弓形体后可引起精子质与量的变化,故防治先天性弓形体感染,必须男女双方同时采取措施。
2、弓形体眼病
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脉络膜炎。有报告5岁前儿童90%和成人的30%~40%视网膜脉络膜炎系由弓形体感染引起。国内资料亦在10%以上。成人发病可为先天性感染,在免疫功能降低时的激活,亦可为原发性感染。临床以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炎为常见。由于破坏性炎症及变态反应关系,自愈倾向与反复发作,常可留下永久性瘢痕,严重地影响视力,并可发生视网膜剥离、白内障、斜视和眼球震颤,继发性乳头萎缩,青光眼等病变,甚至最终失明。先天性弓形体病尚可导致缺眼、小眼球、白内障、皮质盲等病变。
3、弓形体性脑炎
(1)多见于小儿先天性弓形体感染,常在出生后数天或数月内发病;亦可发生于中老年人,为艾滋病患者重要的致命性机会性感染,占其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病大部。
(2)急性获得性弓形体性脑炎多同时有脑膜炎、脊髓膜炎。常见灶性或全脑性异常,急性发病,39℃以上高热,随即出现以大脑、脑干损害的症状,脑膜炎及颅神经体征,依病灶部位而定。重症者,如抢救不及时,数天即可死亡,未死亡者多有后遗症。
(3)成人或老年人的慢性弓形体病也可出现脑炎症状,如颅压高、基底节损害、间脑和下丘脑损害症状、眼球震颤、视力障碍、锥体束征、癫痫发作及精神症状,常呈进行性或复发性,易误诊为脑肿瘤。
4、弓形体性淋巴结炎
极常见,可为急性全身性弓形体病的表现之一,也可为“淋巴结型弓形体病”。前者常为不定部位或体腔内单或多个淋巴结肿大,伴持续高热或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后者多呈慢性型,颈或其他部位大小不等、无明显红热痛或仅有轻压痛的肿大淋巴结,病程数周、数月甚至一年以上,易与结核或霍奇金病等恶性网状系疾病混淆。
5、弓形体性心血管病
多见于先天性弓形体感染。可致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临床曾有出生后3天发生先天性弓形体性心肌炎的报告。成人心肌炎型患者可出现心前区闷塞疼痛,心电图类似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出血性心包炎及因弓形体感染病理修复钙化后引起的缩窄性心包炎亦见诸文献。功能性紊乱或传导系病变引起的心律失常多有报告,以室上性为多见。
6、弓形体性肝炎
先天性弓形体感染可表现为婴儿肝炎后综合征,患儿出生时或出生后数天出现黄疸和肝大,亦可伴脾大。获得性弓形体肝炎可为间质性或肝细胞性,如为原发性者多急性发病,常以“肠炎”症状开始,较少出现淋巴结肿大。继发性者多发生于弓形体性淋巴结炎之后,常渐进性发病,可伴脾肿大,病程较长,易复发,间或有发生肝硬化者。黄疸少见,ALT多轻度增高。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尤其两病同时存在时判断较难。
7、全身重症型弓形体病
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不全的儿童或成人。高热、大关节疼痛、肌肉痉挛疼痛、皮肤斑疹、头痛及淋巴结炎,并可有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昏迷,也可同时发生心肌炎、间质性肺炎,伴肝脾肿大、蛋白尿、严重贫血等临床症候。病程多10~15天,亦可长达数月,病情严重者可致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免疫功能代偿失调的疾病或严重外伤、大手术时的原发感染或原有潜隐感染激活,都可发生。尤其在恶性肿瘤及艾滋病患者,一旦并发,其直接迅速导致死亡的危害性常大于原发病。
8、弓形体性肺炎
弓形体性支气管炎和肺炎在国内外均有报道,临床亦可见大叶性肺炎样或阻塞性肺炎表现。在免疫功能缺陷者,可成为其病死原因之一。
9、输血、器官移植并发弓形体病
近年已证实血源(或器官)供者有弓形体感染,可使受者感染或并发急性弓形体病。由于弓形体有寄生于有核细胞的特性,在成分输血,尤其是输入白细胞时,受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10、其他类型
弓形体性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已见报告,皮肤弓形体病可现斑疹、猩红热样皮炎(多见于四肢躯干)或结节。余如肌炎、睾丸炎、多发性神经炎亦有文献报道。
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为继发细菌感染。胎儿、婴幼儿、肿瘤、艾滋病患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患弓形虫病后,极易继发细菌感染,出现寒战、高热、毒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