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瘘(pancreatic fistula)是指由胰腺疾病、手术和创伤引起的主胰管及其分支破裂,致使胰液外漏的一种病理现象。向体外流出者称为胰外瘘,向消化道流入者称为胰内瘘。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发热、腹胀、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切口或引流处溢出清亮液体(胰液渗漏)。引流不畅时出现高热,上腹部炎性包块。严重者可导致大出血、重度腹腔内感染等致命性并发症。胰瘘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胰腺疾病和创伤后的并发症,为胰腺外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大部分胰瘘可以经过正确的保守治疗痊愈,只有少数需要手术治疗。
基本病因
胰瘘最常见的病因为胰腺外伤。此外,胰腺疾病(如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或胰腺周围脏器手术、胰管的继发破裂均有可能引起胰瘘。
1、胰腺外伤
(1)胰腺受损后,胰腺组织实际损伤的范围往往较肉眼所见的大,医生在做胰腺清创或修补时,如果忽略这个因素,残留的受损胰腺组织在术后可继续坏死,一旦累及胰管,则发生胰瘘。
(2)部分胰腺外伤后因治疗难度大、效果不理想或术后继发感染等,易发生胰瘘。
2、胰腺手术
各种类型的胰腺手术,均有可能损伤胰管,形成胰瘘。
(1)胰腺切除术: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肿瘤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胰腺体部或头部切除术,此为引起胰瘘的重要原因。
(2)胰腺囊肿引流术:外引流术可引起胰外瘘,现多已被内引流术所取代,故大大降低了胰瘘的发生率。内引流术发生胰瘘主要与术者手术技巧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有关。
3、重症急性胰腺炎
由于局部缺血和酶的消化作用使胰腺组织以及胰管发生坏死,坏死的胰腺组织经过手术切除或自行脱落后胰管外露,或胰体尾切除后,因组织炎症、感染不愈,使胰腺分泌持续由引流口流出,造成胰瘘。
4、非胰腺手术
非胰腺手术导致的胰瘘实际上是病变侵犯了胰腺或手术中误伤了胰腺。最常见的是脾切除术伤及胰尾发生胰瘘,胃大部切除术及胃癌根治术因术中误伤或病变侵及胰腺造成胰瘘。
5、胰管的继发破裂
胰管继发破裂可以由胰腺进行性坏死所致,也可以由胰腺感染、脓肿造成。胰腺手术、炎症和创伤均可造成胰腺组织不断坏死及胰腺脓肿形成,长期侵蚀胰管可以导致胰瘘。另外,胰瘘感染影响破损胰管的修复也是促使胰瘘形成的原因之一。
危险因素
进行胰腺切除术的患者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如下:
1、年龄>65岁。
2、胰管内径小。
3、未能置入胰管内支架
4、胰腺实质松软或正常。
5、术中失血过多。
6、术前有黄疸。
7、手术时间过长。
8、术者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胰腺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9、胰腺断端的不同处理方法、术前化疗、应用生长抑素等均可影响胰瘘的发生。
伴随症状
胰瘘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发热、腹胀、胰液渗漏。重度胰瘘早期常表现为腹部明显触痛、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或者患者轻度烦躁不安,合并感染时有腹膜炎表现。此外,可伴发胰液大量丢失的相关症状、皮肤损害、假性胰腺囊肿、胰性胸水和腹水等。还可并发感染、大出血、消化道穿孔等症状。
1、胰液大量丢失引起的相关症状
(1)由于胰瘘造成胰液的大量丢失,可引起程度不同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代谢平衡失调,出现低钠、低钾和低钙血症,并表现为相应的临床症状。
①低钠:可见味觉减退、肌肉酸痛、头痛、个性改变、恶心、呕吐等。
②低钾:可见疲乏、软弱、恶心、呕吐、腹胀、心悸、烦躁不安、嗜睡等。
③低钙:可见易激动、口周和指(趾)尖麻木及针刺感、手足扯搐、肌肉痛等。
(2)胰液的缺乏导致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患者会出现消瘦和营养不良。
(3)丢失过多的碱性胰液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患者会出现呼吸深快,有时呼气中带有酮味,面部潮红,心率加快,血压偏低,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症状。
2、皮肤损害
胰腺外瘘口周围的皮肤可表现为剧痛、充血、糜烂、溃疡甚至出血。
3、假性胰腺囊肿
由于胰液引流不畅可形成假性胰腺囊肿,患者会出现高热、上腹部炎性包块。
4、胰性胸水和腹水
胰性胸水的患者通常表现为原发性的肺部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和咳嗽。胰性腹水的患者通常表现为无痛性大量腹水。
并发症
1、感染
继发感染后可导致化脓性腹膜炎及严重的全身感染和局限性脓肿形成。如胰液向腹膜后延伸,可消化腹膜后脂肪组织引起广泛的腹膜后感染。向上发展导致胸膜腔感染或纵隔感染,引起毒血症、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后果极其严重。
2、大出血
胰液内含大量消化酶,被激活后可腐蚀胰周组织器官使之溃烂、坏死,甚至侵蚀血管引起腹腔内大出血。
3、消化道穿孔
腐蚀胃、十二指肠或结肠造成消化道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