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贮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又称为糖原贮积症、糖原累积症、糖原沉积症,是由于糖原合成和分解所需的酶有遗传性缺陷引起的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的遗传性疾病。本病多在新生儿和婴幼儿发病,也有少数到成年期才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糖原贮积病的类型不同而各有特征,但低血糖和(或)肌无力是所有患者的共同表现。糖原贮积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本病预后主要取决于具体类型、发病年龄、病情轻重、治疗效果等综合因素。
基本病因
糖原贮积病主要由于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中所需的酶基因发生突变所致,其表达的相应酶活性完全丧失或明显降低,引起糖原贮备减少或糖原在细胞中堆积而发病。常见的基因突变方式包括点突变、缺失、插入和剪接突变,以点突变最为常见。
1、糖原贮积病0型
是由于糖原合成酶缺乏,肝细胞中肝糖原贮备不足所致。致病基因为GYS2,定位于12p12.2。
2、糖原贮积病Ⅰ型
(1)ⅠA型:为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致病基因为G6PC,定位于17q21。
(2)ⅠB型:为葡萄糖-6-磷酸移位酶缺乏,致病基因为G6PT1,定位于11q23。
(3)ⅠC型:为磷酸/焦磷酸移位酶缺乏,致病基因为G6PT2,定位于11q23.3-24.2。
(4)ⅠD型:为葡萄糖转运蛋白缺陷,致病基因为GLUT-7。
3、糖原贮积病Ⅱ型
为酸性α-糖苷酶(酸性麦芽糖酶)缺乏,是一种溶酶体疾病。
4、糖原贮积病Ⅲ型
为糖原脱支酶(GDE)缺乏,致病基因为AGL,定位于1p21。
5、糖原贮积病Ⅳ型
为糖原分支酶(GBE)缺乏,致病基因为PYGL。
6、糖原贮积病Ⅴ型
为肌肉糖原磷酸化酶缺乏,致病基因为PYGM。
7、糖原贮积病Ⅵ型
为肝脏糖原磷酸化酶缺乏,致病基因为PYGL,定位于14q21-22。
8、糖原贮积病Ⅸ型
为磷酸化酶激酶(PHK)缺乏,PHK是一种复杂酶,包括α、β、γ和δ四个亚基,致病基因有PYGL、PHKA2、PHKB和PHKG2四种基因。
9、糖原贮积病Ⅹ型
为肌肉特异性磷酸甘油变位酶缺乏,致病基因为PGAM-M。
10、糖原贮积病Ⅺ型
为葡萄糖运载蛋白-2缺乏,致病基因为GLUT-2。
11、糖原贮积病Ⅻ型
为醛酮酶缺乏,由于本病病例较少,是否为单基因致病仍待进一步证实。
典型症状
糖原贮积病患者多在新生儿和婴幼儿发病,也有少数成年期才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发病年龄、类型和受累器官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低血糖和(或)肌无力是所有患者的共同表现。
1、糖原贮积病0型表现
临床表现及病情严重程度根据患者糖原合成酶活性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少数患者可症状很轻或无症状,多数在出生后几小时发病,特点为低血糖与高血糖交替,如未及时发现,可很快死于低血糖和饥饿性酮症。患者在进食后,低血糖和酮症可迅速得到纠正。
2、糖原贮积病Ⅰ型表现
(1)ⅠA型:出生时即可出现低血糖,严重者有抽搐、昏迷,如不及时喂食,即可死于低血糖。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呼吸深快、低热、运动及识别能力发育延迟、蛋白尿、皮肤黄色瘤等。
(2)ⅠB型:与ⅠA型大致相同,但ⅠB型容易发生反复感染,如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与克罗恩病相似。
3、糖原贮积病Ⅱ型表现
多于婴儿期发病,特征表现为糖原累积于患者的心肌、骨骼肌和肝脏,引起心脏明显扩大、肝大、舌体增大、呛咳、呼吸困难等。随着年龄增大,患者肌张力进行性减退,可出现呼吸衰竭。
4、糖原贮积病Ⅲ型表现
与Ⅰ型大致相同,包括空腹时发生低血糖伴酮中毒、肝大、生长迟缓和高脂血症,但患者可耐受较长时间的禁食,高脂血症较轻,不发生肾功能不全,肝大可逐渐缩小等。
5、糖原贮积病Ⅳ型表现
最常见的表现是出生数月后出现肝脾大,迅速进展为门脉高压性肝硬化、腹水,也可出现严重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和神经系统受累。
6、糖原贮积病Ⅴ型表现
本型仅有肌肉受累症状,表现为运动不耐受、肌肉酸痛、肌痉挛、运动后蛋白尿,累及呼吸肌可出现呼吸困难。
7、糖原贮积病Ⅵ型表现
主要表现为肝大,低血糖较轻或无。
8、糖原贮积病Ⅸ型表现
与Ⅵ型表现相似,临床很难区分,需进行基因突变鉴定。
9、糖原贮积病Ⅹ型表现
与Ⅴ型相似,患者有运动不耐受和肌肉痉挛。
10、糖原贮积病Ⅺ型表现
极为少见,临床表现为肝大、肾脏肿大,同时有Fanconi肾病表现。
11、糖原贮积病Ⅻ型表现
与其他类型的肌肉症状相似。
并发症
糖原贮积病可并发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肝腺瘤、肝硬化、肾功能不全、骨质疏松、肥厚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细胞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