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细胞性贫血(macrocytic anemia)是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大于100fl,形态上红细胞体积增大(直径大于10μm)的一类贫血。此类贫血多属正常色素性贫血。主要原因包括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造成的巨幼细胞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增多的溶血性贫血、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酒精等。主要表现有面色苍白、乏力、耐力下降、头晕、头昏、心悸等。本病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具体疗程依原发病的严重程度而定。
基本病因
大细胞性贫血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造成的巨幼细胞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增多的溶血性贫血、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酒精也可引起大细胞性贫血。
1、维生素B12缺乏
(1)摄入量不足:动物性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而植物性食物一般不含维生素B12,因此偏食或严格素食者可致维生素B12摄入不足。单纯母乳喂养而未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儿,尤其是母亲长期素食或患有维生素吸收障碍疾病者,亦可致维生素B12摄入不足。
(2)吸收和运输障碍:食物中维生素B12与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结合成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物,由末端回肠黏膜吸收,进入血循环后需与转铁蛋白结合,再运送到肝脏贮存。此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异常均可致维生素B12缺乏。
(3)需要量增加:婴儿生长发育较快,对维生素B12的需要量增加,严重感染者维生素B12的消耗量增加,在这些阶段里若维生素B12入小于出则可能致其缺乏。
2、叶酸缺乏
(1)摄入量不足:许多食物如绿色蔬菜、水果、动物脏器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而体内叶酸储量有限,出生2个月~3个月后,若饮食中缺乏叶酸,则易发生大细胞性贫血。羊乳含叶酸量很低,奶粉除非特别添加也缺乏叶酸,故单纯用这类乳品喂养而未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儿容易缺乏叶酸。
(2)药物作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正常结肠内部分含叶酸的细菌被清除而减少叶酸的供应。抗叶酸代谢药物(如甲氨蝶呤、巯嘌呤等)可抑制叶酸代谢而致病;长期服用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也可影响叶酸吸收而致叶酸缺乏。
(3)代谢障碍:遗传性叶酸代谢障碍、某些参与叶酸代谢的酶缺陷也可致叶酸缺乏。
3、溶血性贫血
严重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加速,并代偿性增生,主要表现为网织红细胞增多、大细胞较多等。
4、肝脏疾病
肝脏是储存造血原料的器官,如叶酸、维生素B12、铁等,因此肝脏疾病如肝硬化会引起机体营养不良,吸收障碍,进而导致叶酸缺乏,及叶酸转化为贮备型四氢叶酸的功能减退;肝硬化失代偿期时,肝脏对维生素B12的储备减少。以上均可致大细胞性贫血。
5、甲状腺功能减退
少数甲减患者可由于胃酸减少,导致内因子、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进而引起大细胞性贫血。
危险因素
酒精属于高热量而无营养成分的饮料,因此长期酗酒者容易存在明显的营养缺乏。叶酸缺乏较甚时易引起本病。
典型症状
大细胞性贫血患者常有面色苍白、乏力、耐力下降、头晕、头昏、心悸等贫血症状。此外患者还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或便秘;神经系统症状如对称性远端肢体麻木、深感觉障碍、步态不稳、味觉、嗅觉降低、视力下降、大小便失禁、易怒、妄想、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谵妄等。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心力衰竭、出血、痛风、精神异常等并发症。
1、血液系统表现
起病缓慢,常有面色苍白、乏力、耐力下降、头晕、头昏、心悸等贫血症状。重者全血细胞减少,反复感染和出血。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度黄疸。
2、消化系统表现
口腔黏膜和舌乳头萎缩,舌面呈“牛肉样舌”,可伴舌痛。胃肠道黏膜萎缩可引起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或便秘。
3、神经系统表现和精神症状
患者可表现为对称性远端肢体麻木、深感觉障碍、步态不稳、味觉、嗅觉降低、视力下降、黑蒙征、大、小便失禁等。
(1)叶酸缺乏者有易怒、妄想等精神症状。
(2)维生素B12缺乏者有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谵妄、幻觉、妄想甚至精神错乱、人格变态等症状。
并发症
1、心力衰竭
心肌能量来源的激活依赖于维生素B12,其缺乏维可影响三磷腺苷的激活,从而加重心肌的障碍,促使心力衰竭的发生。
2、出血
大细胞性贫血会引起血小板减少及其他凝血因子的缺乏,因此有时可发生脑出血及其他部位的出血。
3、痛风
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本病可见骨髓内无效造血引起的血细胞破坏亢进,致使血清内尿酸值异常升高,引起痛风。
4、精神异常
本病严重时可发生精神异常,可表现为兴奋不安、忧郁寡言,甚至梦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