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stuttering)俗称结巴,是一种言语节律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流畅,出现音或单词重复停顿。口吃儿童说话时因发声困难,常伴有跺脚、摆头、伸颈、挤眼、歪嘴、上身摇晃、嘴唇颤抖或双手握拳等继发性奋力动作。目前口吃的病因不明,但可能与遗传因素、发育因素、神经生理因素及精神因素有关。
基本病因
目前口吃的病因不明,但可能与遗传因素、发育因素、神经生理因素及精神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虽然目前尚未发现存在与口吃相关的特定基因,但许多口吃患者的家庭成员中,也存在口吃的症状。
2、发育因素
2~3岁的儿童词汇迅速扩大,但言语功能尚不熟练,不善于选择词汇,说话时经常迟疑不决、重复、声音不流利,4岁之前可逐渐消失。
3、神经生理因素
某些口吃儿童的大脑中,某个区域的活动或组织结构与说话正常的人士不同,可能干扰大脑与控制发声的肌肉之间的信息传递。
4、精神因素
受恐吓,被逼迫说话,突然的精神刺激,环境改变,父母离异或死亡。
典型症状
口吃主要表现为言语重复和延长不能流畅的说完一句话,尤其是在精神紧张时会表现的更为明显,同时患者还会刻意回避需要说话的场合。
1、口吃的基本症状是发音器官(即喉、舌、唇等)肌肉痉挛,言语节律性异常,说话不流畅,出现音或单词重复停顿,每句话在说出一个字后即停顿,或重复个字,或拖长个字的发音,或中途某个词难以发音而间断,这时往往使劲才能说出来。
2、口吃儿童说话时因发声困难,常伴有跺脚、摆头、伸颈、挤眼、歪嘴、上身摇晃、嘴唇颤抖或双手握拳等继发性奋力动作,当难发字说出后即感觉全身放松。口吃的儿童在情绪放松、唱歌、耳语及独自阅读时,口吃症状会减轻或消失。
伴随症状
口吃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会产生不良情绪与行为问题。如学龄期儿童入校后,会因为不能很好地与周围小朋友交流和回答老师的提问以及因口吃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歧视,而感到痛苦与焦虑不安,不愿参加集体讨论和活动,上课怕发言,怕被老师提问,不喜欢与同学交流,逐渐养成孤独、退缩、羞怯、自卑等性格。此外,有些患病的儿童常易兴奋和激怒,并伴有情绪不稳、睡眠障碍等。
并发症
1、感情忧虑
那些仅有轻度语言不流利的病人对他们自己口吃的反应可能会远远超出该病所应该承受的相应心理压力,而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可能成为他们较大的障碍。
2、在社会交往方面
往往可有退缩不前,不敢与人交流的表现。
3、行为上、感情上以及认知上的反应
这些方面比言语不流利本身更显著地影响患者,回避讲话和言语代替可能会给人以智力低下的印象。未来生活的选择和就业也会受到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