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痹(arthralgia due to stagnation of blood)是指以阵发性肢末对称的间歇性发白、紫暗或潮红、冷痛,遇冷加重,或见红斑为主要特征的为肢体痹病类疾病。发生多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本病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失治误治,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或残疾,预后不良。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雷诺病和红斑性肢痛症。
基本病因
血痹的发生多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病后体虚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脉络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四肢末端失于温养。病位在四肢,与肝脏等关系密切。
1、外邪侵袭
感受寒邪,寒邪侵袭血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四肢末端失于温养而发为本病。
2、情志失调
长期忧郁、恼怒等情志刺激,导致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日久或火,阻滞脉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血痹。
3、饮食不节
平素偏食肥腻,或过甜过咸的食物,脾胃不能及时运化,脾胃运化食物,输布水液代谢的功能失调导致痰湿内盛,痰湿阻滞脉道,血行不畅,发为本病。
4、病后体虚
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或劳累体虚,或产后、病后、术后,正气受损,皮肤体表疏松,容易感受寒邪发为本病。
典型症状
本病临床以阵发性肢末对称的间歇性发白、紫暗或潮红、冷痛,遇冷加重,或见红斑为主症。可伴有汗出怕风、四肢冰冷、胸闷、两胁胀痛等表现。
1、轻证表现
(1)发病时肢体末端,主要是手指呈阵发性、左右对称性皮肤发白、青紫,继而转为潮红;未发病时肢端可完全正常,病变局限于皮肤表面。
(2)自觉寒冷疼痛,或有痒、麻等感觉,在保暖、消除紧张后,症状可得以缓解,肤色变红并转暖。
2、重证表现
部分病重的患者病变可涉及鼻、耳及下颌、面颊等,出现麻木疼痛等同样的表现;甚至出现肢端坏死,导致肢体功能障碍或残疾。
并发症
坏疽:若血痹反复难愈,导致肢体缺血引起组织坏死,可并发坏疽等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肢出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的形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