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进入幼儿园,意味着他们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过上集体生活,这时候环境、老师和小朋友是陌生的,在心理上自然会出现不安全感,“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随之而来。如何帮助宝宝跨好“入园”这道“槛儿”,我们来帮助妈妈们解决这个难题
一、什么是分离焦虑
和亲密的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情绪和行为,就叫做“分离焦虑症”。它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而这种不适应行为或情绪,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例如:越小的孩子,会表现出来紧紧抱着父母不放、害怕、非常爱哭;而较大的孩子,则会有惧怕的表情出现、情绪非常不稳定、又叫又跳的、耍赖、哭躺在底上不起来等等。
分离焦虑的危害
分离焦虑症对儿童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并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其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新入园的幼儿中,焦虑程度严重的幼儿数量在增加
二、分离焦虑的表现
学龄前的儿童是出现分离焦虑的主要人群,当宝宝与熟悉的亲人尤其是妈妈分离的时候,会深感不安,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人类的本能。爸爸妈妈要了解分离焦虑的表现,帮助宝宝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分离焦虑体现在生理变化上,会有如下的症状:
(1)没有熟悉的成年人陪伴,往往拒绝上床睡觉。
(2)晚上做噩梦的次数明显增加。
(3)出现反复的头痛、呕吐、恶心、胃痛等症状,在亲人离开时特别严重。
(4)抵抗力下降,常常表现为发烧、感冒、肚子痛等等。
2、分离焦虑体现在情绪变化上,会有如下的症状:
(1)孤独与迟钝:这种类型的小宝宝常常表现出不合群,对集体活动和游戏统统不感兴趣,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对陌生人表现出冷淡、少说话、反应迟钝的特点。
(2)恐惧和胆怯:与勇敢的孩子相反,胆小的小朋友会有怕黑暗、怕空旷、怕见陌生人、不敢独处一室的情况。长时间处于恐惧心理容易造成失眠、梦魇、易哭、懦弱和缺乏自信。
(3)固执与韧性:孩子表现为对抗的态度,稍有不如意就哭闹、打滚,或者用拒食来表示反抵,坚持自己无理的要求。
(4)暴怒:孩子脾气猛烈,不如意即大哭、大闹、叫喊、扔东西、踢人、咬人、以头碰墙等。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是孩子哭叫一二声或大哭之后,突然呼吸停止,面色紫绀,随之抽搐或“昏死”过去,好一会才恢复过来,医学上称为屏气发作。
(5)顽固性习惯:表现为吸吮手指、咬指甲和衣襟。本来吮吸动作系一种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射。但如果随其发展成为一种不良习惯。如吸吮橡皮奶头,将手指放入口中以获得吮奶样满足,久之即可成为顽固性习惯。
三、如何让孩子面对分离焦虑
家长对待宝宝分离焦虑的办法
1、降低亲子依恋强度
因为孩子将父母作为自己安全的港湾,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来完成,所以在父母离开时便会产生这种分离焦虑,因而降低亲子依恋程度,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在生活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其感受到成就感,知道自己能独立完成,自己是可以的。
2、积极的引导
在孩子入园之前要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个有趣的地方,家长可以不断地跟宝宝说:老师像妈妈一样地爱你,老师就像是你的朋友,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都可以和老师说等等。首先要让宝宝在心理上不排斥老师,这样老师才可以接近宝宝并加以引导。同时放低对老师的排斥心理。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阿姨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学本领,也可以玩游戏,使孩子对幼儿园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产生向往与期待。
3、形成新的依恋关系
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在送孩子入园和接孩子回家时,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与老师友好的交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每天入园的时候,在家里就应该说好,妈妈送到教室就会去上班,并且实际上也坚持这样做,不要表现出不舍,否则聪明的宝宝一看到你的不舍,马上就会以哭来要挟你。
回到家里,爸妈要问一问宝宝在幼儿园是怎么玩的,不要带任何的暗示,就让宝宝凭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叙述出来,爸妈再以很夸张和惊讶的表情说:幼儿园这么好玩,有那么多小朋友和玩具,还有老师爱你们、和你们做游戏,妈妈都想上幼儿园了。这样就可以激发宝宝上幼儿园的兴趣。
4、注意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
焦虑的产生有时还因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在幼儿园需要自己动手的事情不会做。婷婷的哭闹就与生活技能的缺乏有关系,尤其是在吃饭和睡觉的时候,自然也就想起妈妈了。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家长在指导时不要心急,因为你越着急,孩子就越紧张,越怕上幼儿园。
5、增强幼儿园的吸引力
家长来接孩子时,不要接了孩子马上就回家。幼儿园一般允许家长陪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的活动器械上玩一会儿,但要注意安全。当孩子玩得高兴时,家长要表示应该结束了,并答应他明天再来玩。这样,幼儿可能会“怀念”在幼儿园玩耍的情景,明天有了到幼儿园更强的动力。
四、做为妈妈要如何克服自己的分离焦虑
1、家长本身
1.家长要树立观念,孩子是要有自己的生命的。
2.孩子应该是我们生命的延续。
3.您会期望他拥有自己的成熟生活。如果没有这些想法,就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其他的都是次要的,都是技巧。
2、跟孩子的沟通
爱要说出来,如,妈妈很爱你,但是妈妈希望你能够很好的在幼儿园,希望你把幼儿园的快乐与妈妈分享,今天都学什么了?与谁交朋友了?玩什么游戏了?等等。家长不要变成孩子去幼儿园的阻拦者,要变成孩子的分享者。
3、和教师的沟通
与老师沟通之前,家长首先,不要过多的期望教师会无微不至的关心到自己的孩子;其次,不管教师反馈宝宝的好和坏家长都能欣然接受;最后,倾听孩子的反馈意见,让孩子变成问题的参与者。这样,当宝宝在幼儿园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与老师沟通起来就会比较畅所欲言,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怎样处理好与孩子的分离焦虑呢
宝宝和妈妈分离时的哭喊,让每个妈妈都觉得无奈和心疼。关于处理分离焦虑没有什么办法立竿见马上见效果,是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首先就是要避免一个错误的做法:偷偷离开。当孩子发现的妈妈不在的时候,不知道发什么了什么,对彼此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都会有负面影响。
1、平时在家里的时候可以做些练习,让宝宝适应离开妈妈。比如对孩子的关注度不要那么高,不要总是形影不离。可以适当地让孩子独自玩玩具、涂鸦,或是其他家人照顾孩子等,告诉孩子你要离开一会,忙完就回来。然后逐渐增加分离时间。孩子也会明白你离开也会按时回来,不用有恐惧心理。
2、妈妈要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出门有个放松的状态与孩子简短说再见,或是抱一孩子说再见,告诉孩子会在什么时候回来。如果妈妈变现的依依不舍、难过的情绪,孩子是能感受到并且受到影响,更加不愿意分开。
3、知道宝宝心爱的玩具是什么,可以让孩子喜欢的玩具陪伴他左右,能起到安抚的作用。
4、平时多带孩子到外面接触一些人,比如同龄的小朋友、亲戚朋友等,减少对妈妈的依赖性。
5、在生活中贯穿这些练习,要有耐心陪伴宝宝度过这个时期,因为有的孩子可能哭闹时间短,有的孩子可能会在一、两个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