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又称效应B细胞,来源于B细胞。当固定在B细胞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单体IgM和IgD)抗原的特异性受体初次与某一个抗原接触而被致敏时,一部分B细胞即分化成熟为浆细胞,浆细胞即开始生成对该抗原特异的免疫球蛋白并将它们释放到周围的组织液中,这就产生了免疫抗体。
原始浆细胞直径14-20μ;核较大,约占细胞2/3,圆或椭圆形,常偏于一侧;染色质细致、呈颗粒状,均匀分散或呈细网状。核仁2-5个,淡蓝色,不显著。胞浆较其它原始细胞为多,深蓝而不透明,近核处着色较浅,无颗粒,偶可见到空泡。原始浆细胞在正常骨髓中极少见到,只有在多发性骨髓瘤和浆细胞白血病时才可大量存在,并有形态变异。而浆细胞大多见于消化管和呼吸道固有膜的结缔组织内。正常机体浆细胞存在在脾、淋巴结的相应组织结构处,浆细胞生成抗体并将它们释放到周围的组织液中,通过淋巴结血液通路开放的循环汇集成髓静脉,髓静脉进入小梁静脉,最后汇集成静脉出淋巴结;输入淋巴管经淋巴结后以输出淋巴管出淋巴结,故少部分抗体可直接进入淋巴。所以抗体先进入组织液,而不是直接分布在血浆中。抗体以开放于髓窦血液通路直接汇入静脉而进入血浆的。抗体可以分布在淋巴内。
成熟的浆细胞可通过三种不同方式向胞外分泌免疫球蛋白,分别为局部分泌、顶质分泌、全质分泌:局部分泌是所有分泌性细胞的共有分泌方式。在浆细胞内质网囊腔中合成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先以芽生的方式形成许多小囊泡,然后输送到高尔基复合体进行加工、浓缩和贮存,最后,充满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小囊泡游离到细胞质膜的内表面,与细胞质膜相溶合并通过反向吞噬,将内含物分泌到细胞外。
当浆细胞发生病变时,会导致机体患有为l一3mm直径大小、淡红色或略带黄色的小结节,可互相融合或重叠成腊肠状。隆起而境界不清,不引起溃疡的结膜浆细胞瘤,多见于上险结膜及穹宫窿部结膜,使上险肥厚而下垂。也可发生在下险、球结膜、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