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属于髋部肌,分为三层。浅层有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中层由上向下依次为臀中肌、梨状肌、上孖肌、闭孔内肌,下孖肌和股方肌;深层有臀小肌和闭孔外肌。
臀大肌略呈四方形,宽阔厚实,几乎覆盖整个臀部,起自髂骨、骶、尾骨及骶结节韧带的背面,肌束斜行向外下方,以一厚的腱板越过髋关节的后方,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和髂胫束,受臀下神经支配。臀大肌的作用是后伸并外旋大腿;下肢固定时,可伸直躯干,防止躯干前倾,以维持立姿。臀大肌深面与大转子和坐骨结节之间有臀大肌转子囊和臀大肌坐骨囊等滑液囊。
臀中肌位于臀大肌深面,臀小肌则在臀中肌深面,均近似扇形,起于髂骨背面,向下外止于大转子。两肌均受臀上神经支配。其作用均为使髂关节外展,其前部肌束可内旋大腿,后部肌束可外旋大腿。
阔筋膜张肌位于大腿上部前外侧,起自髂前上棘,肌腹被包在阔筋膜的两层之间,向下移行为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由于 阔筋膜张肌位置表浅,有恒定的血管神经分布,窃取后有臀肌等代偿,对功能影响不大,是临床常选用的 肌皮瓣或骼胫束瓣的供体。
梨状肌部分位于盆内,起自骶骨前面,肌腹穿过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尖部,因而将坐骨大孔分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上、下孔各有许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通过。
闭孔内肌和闭孔外肌两肌分别起于闭孔膜内、外面及其周围的骨面,闭孔内肌肌腱向后穿经坐骨小孔,然后转而行向外侧止于转子窝。闭孔外肌肌腱在股方肌深面行向后外,止于转子窝。上孖肌和下孖肌起自坐骨小切迹邻近骨面,伴行于闭孔内肌腱的上方和下方,共同止于转子窝。股方肌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转子间嵴。 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股方肌和闭孔肌的共同作用是外旋大腿,其中闭孔外肌受闭孔神经支配,其余均由骶丛肌支支配。
臀肌的主要病变为臀肌挛缩,是儿童时期臀肌肉及筋膜发生纤维化挛缩引起的病症,继发引起髋关节外展、外旋畸形,严重者出现髋关节屈曲障碍。其病因不明确,有可能与先天性、遗传性有关,与反复多次的臀部肌肉注射有密切关系。预防该病的发生,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医务人员及广大群众、尤其是乡村等偏远地区明确婴幼儿禁止使用苯甲醇做溶媒肌肉注射。婴幼儿患病时,不能长期多次、反复臀部肌肉注射,应争取口服用药,必要时可改为静脉用药。当臀肌注射时,如发现局部红肿,或有臀部硬节出现时,应及时改变给药途径,局部做热敷、理疗处理,并严密观察。症状消失后加强并膝屈髋功能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