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声期是指14-16岁的青少年因喉头、声带增长而伴随的声音嘶哑、音域狭窄、发音疲劳、局部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导致说话、唱歌的声音与儿童时代不同且持续半年至一年的时期,最早变声大约在9岁,最迟变声大约在15岁以后。
声带发生变化是变声期的一个重要表现。而“公鸭嗓”则是青少年变声期中的一种特有表现。因为声带的充血胀大,声门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缝隙,所以声音也会从稚嫩变得生硬嘶哑起来,而男生的变化尤为突出。其中,女生大约在13-15岁,最迟到16岁左右。因其喉部变得狭小,声带较短、较薄、振动频率高,所以音调较高而细。而男生变声期大约在14-16岁,到18岁可完成。因喉腔较大,声带较宽、较厚,所以音调较低沉而粗。
由于青春期的孩子喜欢大声说话唱歌,随时随地都爱表现自己的嗓门大。但该行为易殃及了正在生长的声带,一不注意它就会出现充血、水肿、或者发生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轻者导致发音疲倦无力,音调改变;严重的出现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不能说话。因此青少年应学会正确使用嗓子,不要过度滥用嗓子高声喊叫或无节制地大声喧哗,尤其注意不要过度K歌,青春期用嗓过度可能导致终生声音嘶哑。另一点则是注意喉部保暖,尤其是冬天,尽量不穿低领的衣服,同时小心感冒,以及在生活中劳逸结合,不仅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而且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
在饮食上应注意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质的摄入。因为发音器官主要是由喉头、喉结和甲状软骨构成,这些器官是由胶原蛋白质和弹性蛋白质构成。声带也是由弹性蛋白质薄膜构成,为此变声期的青少年应吃些富含胶原蛋白质和弹性蛋白质的食物。且应摄入富含维生素B和钙的食物。因维生素B2、B6能促进皮肤的发育也有利于声音的发育。钙质可以促进甲状软骨的发育。但应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且在进食应注意细嚼慢咽,切忌狼吞虎咽。而适量饮水可减少或清除喉腔的分泌物,减少了细菌的滋生,防止咽炎的发生。